眾所周知,一個企業的成功或因為領導者多謀善斷,或技術高于對手,或市場拓展迅速,或因為服務優良…所有這些都和“人”休戚相關。IT產業對技術依賴的強度和技術更新的速度都遠大于其他產業。
在IT產業中,很多企業都是白手起家,有了合適的人力資源,就能創造資金、信息、市場、設備,建立起欣欣向榮的企業。但同時有些原來已經發展得很好的IT企業,盡管有良好的設備、充足的資金、廣闊的市場,由于種種原因,或因人力資源儲備不足,人才流失,缺乏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的支持而使技術Ft趨落后,最終失去競爭優勢而破產在IT產業中員工的能力、進行創造的積極J生及他們的合作精神,信息的傳遞速度及效果,人員和知識的儲備和銜接等因素十分明顯地影響著成果推出的速度,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以及企業的持續發展。而這些因素的形成都離不開恰當的人力資源管理。
IT產業在以知識為基礎的財富創造系統中,其所依賴的戰略資源重點已轉向人。IT產業的人力資源有其與其他產業明顯不同的特點:員工一般年齡較輕,受教育水平高,工作能力強,可以獲得的工作機會多;他需求層次比較高,對受尊重及自我實現等需要追求較多;他們很重視公司給自己創造的發展機會,重視公司對自己的培訓;喜歡從事富有創造性和挑戰性的工作;珍視自身獨立性,追求平等、自由,反感別人把思想和作法強加于己。
近年來我國的人口結構
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出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今年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我國2023年的人口結構數據顯示,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6481萬人,占全國人口的61.3%;60歲及以上人口29697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167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5.4%。全面認識、正確看待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是理解勞動力市場供需變化的重要前提。
近年來,人口年齡結構和人口質量的不斷變化對勞動力供給產生了較大影響,而在需求側,科技進步對勞動力結構的優化也提出了新要求。為此,加快塑造素質優良、總量充裕、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是未來一個時期的戰略取向,也對勞動力市場供需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一方面,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在一定時期內會導致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占比以及潛在勞動供給的變化。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15~59歲年齡段人口為89438萬人,占總人口的63.35%,比2010年降低6.79個百分點;0~14歲人口為25338萬人,占17.95%,比2010年上升1.35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18.70%,比2010年上升5.44個百分點,與上個10年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的上升幅度提高了2.51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人口質量結構也在發生較大變化,對于改善勞動力供給質量和提高生產率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與2010年相比,2020年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這兩個指標是衡量人口素質最為基礎的指標,其上升趨勢顯示出我國在提升人口素質方面取得的成績。
同時,教育事業的發展也為提升勞動力素質提供了更為堅實的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布的各類教育在校生人數顯示,2022年,全年研究生教育在學研究生365.4萬人;普通、職業本專科在校生3659.4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1784.7萬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713.9萬人。其中,普通、職業本專科在校生人數和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數連續五年保持增長。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人力資源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報告》分析:
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豐富的人力資源稟賦,為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前景。近十年來,人力資源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共有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6.3萬家,從業人員104.2萬人,年營業收入超2.5萬億元,分別是2012年的2.2倍、3.1倍和4.4倍。
與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相適應,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2007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首次提出“發展人才服務業,完善人才資源配置體系”。2011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首次將人力資源服務業列入國民經濟行業獨立門類和鼓勵發展類產業范圍。
2014年,國務院制定《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人力資源服務業是國家重點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領域。2018年,國務院頒布《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將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確立為各級政府的法定職責。
2019年,人力資源服務業正式成為國民經濟統計中生產性服務業的十大門類之一,“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服務業”單列為國家鼓勵發展類產業。期間,人社部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專門政策,安徽、山東、廣東、重慶等地出臺了行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2個省份出臺了產業扶持政策,12個省份設立了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人力資源服務業作為生產性服務業重要門類、現代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位不斷鞏固并持續提升。
為了持續推進人力資源市場法規體系建設,優化營商環境,保障勞動者就業權益。國務院頒布了《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人社部先后制定《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管理規定》,修訂《人才市場管理規定》等規章,13個省份出臺了省級人力資源市場條例。以條例為統領、以配套規章和地方法規為支撐的人力資源市場法規體系初步形成。深化“放管服”改革,規范實施人力資源服務許可和備案制度,全面推開告知承諾制,不斷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制定18項人力資源服務標準,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等執法行動,加強網絡招聘領域個人信息保護,統籌促進發展與監管規范,為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我國人力資源市場發展分析
隨著統一規范、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持續推進,各類市場主體充滿活力、競相發展。2022年年底,全國共有市場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5.8萬家,其中,國有企業2213家,民營企業5.4萬家,外資企業181家,港澳臺資企業286家,民辦非企業組織1123家。中智集團、北京外企、上海外服等龍頭企業率先發展,年營業收入超過千億,進入我國企業500強行列。人力資源服務業成為社會資本青睞的朝陽產業,除上述3家企業外,科銳國際、BOSS直聘等8家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大量產業資本、互聯網資本紛紛進入人力資源服務領域,寶武鋼鐵、海爾集團、中遠海運、順豐集團以及字節跳動、騰訊、新東方等知名企業以全資或控股等方式成立人力資源服務公司,跨界融合趨勢明顯。
適應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就業形態多樣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廣泛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創新發展新模式新業態,直播帶崗、遠程面試、網絡培訓、靈活用工等服務層出不窮。上海外服投資3.25億元用于“數字外服”轉型升級;廣州紅海集團全力打造數字人力資源服務平臺,行業整體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國際化發展邁出新步伐。2022年,人社部與商務部共同評審認定首批12家人力資源服務出口基地,集聚人力資源服務貿易企業800多家。上海外服、科銳國際、必博人力等骨干企業通過國際收購、業務合作、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處等多種方式,加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助力我國企業“走出去”,促進人才國際化流動。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中國人力資源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人力資源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