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探測系統作為現代氣象科學的基礎設施,為人類社會提供了精準、實時的氣象數據,對于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環境保護以及防災減災等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氣象探測系統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氣象探測(觀測)系統是研究測量和觀察地球大氣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以及大氣現象的方法和手段的一門學科。它主要包括地面氣象觀測、高空氣象觀測、大氣遙感探測和氣象衛星探測等,這些系統共同構成了現代氣象科學的基礎設施。氣象探測系統的發展歷史與氣象事業的發展歷程緊密相連,經歷了從基礎業務建設到快速發展,再到高質量發展的演變過程。
基礎業務建設階段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氣象事業處于百廢待興的狀態,探測網點十分稀疏。為了提供基礎氣象信息預報的功能,各級氣象部門克服重重困難,大力進行臺站網建設,大幅擴大臺站網的規模。1953年至1979年期間,我國氣象探測基礎站點基本鋪設完成,為后續的氣象探測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快速發展階段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初步建成全國天氣雷達網。在此基礎上,1980年至2010年期間,我國進入了氣象探測系統行業的快速發展時期。氣象部門堅持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決策,積極推進一流裝備、一流技術、一流人才、一流臺站建設,使得氣象探測系統的氣象預測預報能力、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等方面顯著提升。
高質量發展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氣象部門實現理念更新和方式轉變,推動氣象事業由快速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2009年以來,以中國氣象局為核心部門,我國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健全氣象探測系統的建設與發展。當前,行業政策主要著重強調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氣象探測系統行業發展過程中的支撐作用。在氣象探測基礎設施逐步建設完成的情況下,未來氣象探測系統將面向下游應用領域提供智慧氣象服務,逐步實現“氣象+”賦能行業融合發展。
一、氣象探測系統行業現狀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氣象探測系統行業運營態勢及未來投資方向咨詢報告》分析
近年來,氣象探測系統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主要受益于站點數量的增長、技術進步、自然災害頻發和經濟發展需求。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報告,2019年中國氣象探測系統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52.8億元,同比增長7.8%;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場規模增速放緩,約為145.6億元,同比下降4.7%。然而,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氣象探測系統行業市場規模有望恢復并持續增長。
站點建設
截至2024年6月,我國已建成近7萬個地面氣象觀測站、236部天氣雷達、7顆在軌風云氣象衛星組成的綜合立體氣象觀測網。這些站點和設備的建設,為氣象探測系統提供了強大的硬件支持。同時,我國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發展氣象衛星,截至2023年8月已發射了21顆氣象衛星,其中9顆在軌運行,分別實現了極軌衛星和靜止衛星的業務化運行。
技術突破
中國在氣象探測系統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和創新成果。例如,自主研制了多種自動化觀測設備,并實現了鄉鎮全覆蓋;成功發射了多顆高性能氣象衛星,并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極軌衛星接收網絡;實現了雙偏振天氣雷達的批量生產和應用,并開展了相控陣天氣雷達的研制工作。這些技術突破為氣象探測系統的智能化和自動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應用領域
氣象探測系統在農業、交通、電力、環保等領域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農業領域,氣象探測系統可以提供精準的天氣預報和災害預警信息,幫助農民合理安排農事活動;在交通領域,氣象探測系統可以提供道路濕滑、能見度降低等氣象信息,為交通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在電力領域,氣象探測系統可以監測和預警極端天氣對電網的影響,確保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主要上市公司
氣象探測系統行業的主要上市公司包括納睿雷達、國睿科技、超圖軟件、航天宏圖等。這些企業通過不斷的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提高了自身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競爭派系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氣象探測系統向多維、立體化發展的趨勢下,企業往往僅具備承擔氣象探測系統中的部分細分業務的能力。因此,行業基于企業主營業務在系統中發揮的作用可以劃分為四大派系:氣象雷達、氣象衛星、氣象軟件和其他氣象探測設備。其中,氣象雷達的代表性企業包括納睿雷達、四創電子、國睿科技;氣象衛星代表性廠商包括雷科防務、航天宏圖;氣象軟件包括中科星圖、超圖軟件;其他氣象探測設備代表性供應商包括藍盾光電和長江投資。
市場份額
從市場份額來看,航天宏圖、國睿科技以及中科星圖分別占據我國氣象探測系統市場份額的前三位。這些企業通過不斷的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提高了自身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同時,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氣象探測系統行業將出現更多的整合和并購活動。通過整合資源和優勢,企業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市場競爭力。
技術研發
氣象探測系統行業技術更新換代速度較快,企業需要不斷投入研發資金和技術力量,以保持技術領先和市場競爭力。未來,隨著遙感技術、衛星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的進一步發展,氣象探測系統的性能和效率將得到進一步提升。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氣象探測設備的自主學習和自適應調節;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氣象探測設備的無線連接和遠程控制等。
1.政府將繼續加大對氣象事業的投入力度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氣象事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氣象探測系統的建設和發展。例如,《全國氣象現代化發展綱要(2015-2030年)》和《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等文件明確了未來氣象探測系統的建設目標和任務。政府將繼續加大對氣象事業的投入力度,完善氣象探測系統的建設和運行,推動氣象探測系統行業的持續發展。
2.氣象探測系統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發,對氣象探測系統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特別是在農業、交通、電力、環保等領域,氣象探測系統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些領域對氣象探測系統的需求也將保持穩定增長。此外,隨著“氣象+”賦能行業融合發展的推進,氣象探測系統將在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例如,為農業、水利、交通、能源、海洋、航空、航天、國防、建筑、旅游、醫療等領域提供更加精準和專業的氣象服務。
3.技術創新
氣象探測系統行業技術更新換代速度較快,企業需要不斷投入研發資金和技術力量,以保持技術領先和市場競爭力。未來,隨著遙感技術、衛星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的進一步發展,氣象探測系統的性能和效率將得到進一步提升。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氣象探測設備的自主學習和自適應調節;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氣象探測設備的無線連接和遠程控制等。這些技術創新將推動氣象探測系統的智能化和自動化發展。
4.市場拓展 提升氣象探測系統的性能和效率
氣象探測系統的應用領域將不斷拓展。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氣象探測系統將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緊密結合,實現更智能的探測和管理。例如,通過AI算法預測設備電量消耗情況,自動調整充電策略以優化充電效率;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氣象探測設備的無線連接和遠程控制等。這些創新應用將進一步提升氣象探測系統的性能和效率,滿足更多領域的需求。
5.各國對氣象探測系統的需求日益增加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發,各國對氣象探測系統的需求日益增加。未來,國際合作與交流將進一步加強,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帶來的挑戰。通過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可以共享氣象探測技術和經驗,提升全球氣象探測系統的整體水平和能力。
欲獲悉更多關于氣象探測系統行業重點數據及未來五年投資趨勢預測,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氣象探測系統行業運營態勢及未來投資方向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