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軸承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隨著制造業的高速發展與產業升級,國產軸承的市場需求迅速擴大,推動了軸承制造行業的快速發展。軸承作為機械設備中核心的基礎零部件,廣泛應用于汽車、工業機械、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隨著這些領域的不斷發展,對軸承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與智能制造領域,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軸承需求顯著增加。
軸承制造行業的下游應用與汽車行業、重型機械行業、家電和電機行業、工程機械行業等相關聯。其中,汽車、家用電器以及電機是軸承應用領域占比最高的前三個領域,分別占比為37.4%、12.4%、10.6%。風電領域也是軸承應用的重要領域之一。隨著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風電軸承的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2023年全球軸承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339.9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全球軸承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798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約為8.5%。目前,全世界已生產的軸承品種超過5萬種,規格超過15萬種,市場規模的擴大得益于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和全球制造業的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軸承生產國和消費國,占據了全球軸承市場的四分之一左右。中國軸承制造行業經過7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具有較大的生產與技術實力。2023年國產軸承的生產量攀升至275億套,較去年增長了6.18%。行業專家預測,2024年這一數字將增至296億套。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軸承制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近年來,中國軸承制造行業保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受益于國內經濟的恢復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以及國產替代和出口的拉動。2020年中國軸承制造行業完成營業收入1930億元,同比增長9.04%;2022年中國軸承制造行業完成營業收入2548億元,同比增長11.9%。
全球軸承市場集中度較高,由八大家壟斷,競爭格局較為穩定。這八家大型軸承企業分別來自瑞典、德國、日本、美國四個國家,包括斯凱孚(SKF)、舍弗勒(Schaeffler)、恩斯克(NSK)、捷太格特(JTEKT)、恩梯恩(NTN)、鐵姆肯(TIMKEN)、日本美蓓亞(NMB)、不二越(NACHI)。2023年全球軸承市場75%左右的市場份額由八大軸承企業占據,中國企業僅占20%左右,八大軸承企業基本壟斷了中高端軸承行業。
中國軸承制造行業集中度較低,市場份額前十的企業占比約為30%。人本集團是國內市場份額最大的企業,占比超過10%。中國軸承制造行業形成了遼寧大連瓦房店、河南洛陽、浙江東部、江蘇蘇錫常、山東聊城五大軸承基地,這些地區在軸承制造方面具有顯著的產業集聚效應。從龍頭企業的生產基地分布來看,山東、江蘇、河南、浙江、四川等地成為龍頭企業軸承生產基地的集聚區,基本與我國五大集聚地分布一致。
中國軸承制造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部分領域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如高速鐵路、風電、汽車等領域的高端軸承已經實現了國產化或部分國產化。但在航空航天、核電等領域的高端軸承仍依賴進口。近年來,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扶持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軸承制造行業加快了國產替代的步伐。在風電軸承等領域,國產品牌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小批量大兆瓦機型已經在樣機試用中,本土領先企業有望迎來國產替代的歷史窗口期。
隨著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軸承產品也需要向智能化方向發展。通過嵌入智能程序,將傳感、信號處理、調控等設備集成于傳統軸承內,可以實現軸承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和智能調控。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也為軸承行業的智能化提供了可能。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和綠色制造理念的推廣,軸承制造行業也需要向綠色化方向發展。通過采用環保材料和工藝,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能耗和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綜上所述,軸承制造行業市場前景廣闊,但同時也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技術挑戰。企業需要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和性能水平,以滿足市場需求并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軸承制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