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園是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運用而提出的校園信息化的建設新理念、新模式。智慧校園項目背景主要源于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它旨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有效融合,提高學與教的效果。智慧校園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為核心技術,構建了一種環境全面感知、智慧型、數據化、網絡化、協作化、一體化的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務,并能對教育教學、教育管理進行洞察和預測的智慧學習環境。
智慧校園產業發展現狀
早在2010年,我國信息化“十二五”規劃就率先明確提出了“智慧校園”的概念。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再次明確要求各學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全力推動智慧型校園建設。隨后,《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和《“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也明確提出,高校要把握技術變革趨勢,聚力建設智慧校園,推動教育智慧化轉型。2018年6月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公布了國家標準文件《智慧校園總體架構(GBT36342-2018)》,對智慧校園的建設進行了明確規范。
智慧校園主要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技術,構建高度智能化的校園環境。智慧校園示范項目已廣泛覆蓋在線教學、虛擬仿真實驗、智慧科研、智慧考務、云考場、智能體育考試、理化生實驗考試、校園安防、學生管理、綠色校園、一卡通及智慧就業等多個教育領域。
歷經十多年的技術革新與應用推廣,我國智慧校園產業正步入高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根據不同統計機構的數據,2023年我國智慧校園市場規模已達792.14億元(另有統計為730.08億元),同比增長顯著。
智慧校園行業上游主要有教學軟(硬)件供應和內容資源服務,中游匯聚了科大訊飛、全課云等知名企業,下游則廣泛覆蓋教研、教學、安全監控等多個應用場景。目前,國內參與智慧校園建設的企業包括騰訊、華為、京東、阿里巴巴等,競爭十分激烈。
智慧校園行業競爭分析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智慧校園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智慧校園行業的競爭格局呈現出高度集中的特點,主要參與者包括華為、騰訊、阿里、海康威視等大型科技企業。這些企業在智慧校園市場中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并且擁有豐富的技術和資源優勢。
市場集中度:市場集中度高意味著頭部企業掌握了市場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對于市場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具有重要影響。這些頭部企業能夠提供定制化、智能化的解決方案,滿足學校多樣化的需求。
技術實力:技術型公司在智慧校園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這些公司通常擁有先進的技術實力和強大的研發能力,能夠提供從硬件到軟件、從網絡到云服務的全方位解決方案。例如,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ICT解決方案提供商,在智慧校園領域具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品牌影響力。
用戶基礎:互聯網企業憑借其強大的用戶基礎和數據分析能力,也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這些企業通常能夠提供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解決方案,幫助學校實現數據的整合和分析,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例如,騰訊、阿里等互聯網企業都在智慧校園領域積極布局,通過整合內部資源和外部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智慧校園解決方案。
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近年來,智慧校園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預計未來幾年將保持較高的增速。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進一步深入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智慧校園市場規模有望繼續擴大。
政策支持
國家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校園建設,不斷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學校進行智慧校園建設。這些政策為智慧校園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良好的發展環境。
各級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明確智慧校園建設的基本內涵、層次架構、主要內容和配置標準,為智慧校園建設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和支持。
技術創新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校園在技術應用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這些技術不僅提高了校園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還豐富了教學方式和手段,提升了教學質量和學習體驗。
未來的智慧校園將繼續強化數據的采集、整合、分析與挖掘能力,利用大數據技術為師生提供個性化服務。同時,AI技術將在智慧校園中發揮更大作用,如智能輔導、智能評測、智能排課等。
應用場景拓展
智慧校園的應用場景將不斷拓展,從傳統的教育教學、學生管理等領域向更廣泛的領域延伸,如智慧圖書館、智慧食堂等。這將為師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便捷的服務。
智慧校園將更加注重綠色節能,采用智能能源管理系統降低能耗,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智慧校園的發展還將促進家校社區的緊密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生態。
生態圈建設
智慧校園企業將與硬件廠商、軟件開發商、系統集成商等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共同構建智慧校園生態圈。這將推動教育的創新與發展,形成協同效應,提高整體競爭力。
智慧校園行業發展遇到的問題
建設水平不平衡:由于缺少統籌以及扎口管理,智慧校園的建設依然以重點學校為主,無法從整體層面推進并提升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水平。
建設成果未達預期:鑒于資金投入不夠充足,功能挖掘不夠到位,多數參建學校未能實現既定的預期目標。
使用效率較低:學校信息系統維護的專業力量匱乏,致使部分功能的維護或升級不正常。同時,培訓及考核不到位,已建成的智慧校園平臺使用效率不高。
行業標準不完善:智慧校園行業標準、行業規范、行業制度等措施都未出臺,產品和技術的操作準則也沒有明確的指導。
對策
強化統籌管理:教育主管部門與大數據管理部門聯合加強集中管理,將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歸入智慧城市建設規劃之中,統一制定智慧校園建設規劃。
增加財政投入: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將財力向基層及薄弱學校傾斜,確保智慧校園建設的資金需求。
提升使用效率:配備齊全且強大的智慧校園系統維護專業力量;加強培訓與考核,推動提高專業教師參與系統開發和維護的積極性;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技術的深度融合。
完善行業標準:加快制定和完善智慧校園行業標準、行業規范、行業制度等措施,為智慧校園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欲獲悉更多關于智慧校園行業重點數據及未來五年投資趨勢預測,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智慧校園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