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暖是指在工業生產區域和城市居民集聚區域建設集中熱源,通過管網等設施向該地區及周圍的企業、居民提供生產和生活用熱的一種供熱方式。
集中供暖具有節約燃料、降低污染、節省用地、提高供熱質量、低噪音、自動化程度高、設備故障率低等多種優勢,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改善城市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截至2023年底,全國城鎮集中供熱面積達137億平方米,其中城市集中供熱面積115億平方米,縣城集中供熱面積22億平方米,近三年集中供熱面積增長20.1億平方米。全國城鎮集中供熱管道長度約63萬公里,近三年增長11.9萬公里。
根據《2023年中國城市建設狀況公報》,山東、遼寧和河北3個省份城市集中供熱面積超過10億平方米;黑龍江、山西、北京、內蒙古、吉林、河南、天津和陜西8個省份在5億至10億平方米之間;新疆、甘肅和寧夏3個省份在1億至5億平方米之間;青海、江蘇、安徽、湖北、貴州、云南、西藏、四川8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1億平方米以下;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和重慶9個省份無集中供熱。
中國城市集中供熱的熱源結構主要由燃氣鍋爐、燃煤鍋爐和熱電聯產占據主導地位,同時輔以其他多種熱源方式作為補充。隨著清潔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推動,清潔能源在供熱中的應用逐漸增多。2023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近80%。《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顯示:截至2023年底,北方地區清潔取暖面積較2016年底增加107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提高46個百分點。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集中供暖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
集中供暖行業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形成了多個梯隊的企業競爭格局。第一梯隊主要由國有電力公司和能源公司構成,如中石化、國家電網等,這些企業憑借深厚的資源積累、強大的技術儲備以及豐富的項目經驗,占據了行業的主導地位。第二梯隊主要由傳統熱力公司和新涌現的新能源公司組成,這些企業以較強的盈利能力為特點,通過持續的技術升級和市場拓展,逐步在行業中站穩了腳跟。第三梯隊主要由中小熱力公司和新進入參與者構成,受限于規模和技術的局限性,這些企業的業務主要局限于局部地區。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不斷發展,集中供暖系統有望實現更加遠程的監控、智能調度及高效運行優化。智慧供熱平臺的建設實現了實時數據監測和精準控制,優化了供熱流程,提高了供熱效率和用戶體驗。
集中供暖行業未來市場趨勢預測
綠色化:隨著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加之相關政策的密集出臺,集中供暖行業正朝著綠色化轉型的方向發展。傳統的燃煤供熱方式正在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環保的清潔能源供熱方式。
智能化:隨著智能技術的廣泛滲透與應用,集中供暖已邁入智能化發展的新篇章。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集中供暖系統得以實現遠程監控、智能調度及高效運行優化。
區域化:由于熱力在傳輸中存在耗損,長距離熱力傳輸不經濟,因此集中供暖業務呈現出區域性分布的特點。未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集中供暖項目的布局將更加區域化。
多元化:隨著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優化,集中供暖行業的熱源結構將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除了傳統的燃氣鍋爐、燃煤鍋爐和熱電聯產外,生物質能源、地熱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將成為重要的補充熱源。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集中供暖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