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行業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提升農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市場規模與增長趨勢
全球市場規模:全球種子市場在2023年達到了約4500億美元,并預計在未來幾年以6%至7%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8年市場規模可能達到6500億美元或更高。
中國市場規模:據《2023年中國農作物種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種子行業市場規模在2022年達到了1332.36億元,較2021年增加了51.80億元,增幅為4.05%。2023年,中國農作物種子市場規模首次突破1500億元,達到了1563億元。而根據另一數據來源,2023年中國種子市場規模約為1367.63億元,并預測2024年市場規模將超過1400億元。雖然具體數值存在差異,但都顯示出中國種子市場在穩步增長。
品類結構:中國種子行業產品主要由玉米、水稻、小麥、馬鈴薯、大豆等組成。其中,玉米、水稻、小麥種子的市值占比較大。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種子行業投資潛力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市場競爭格局
企業數量與規模:中國種業市場以中小企業為主,產業格局分散,行業集中度較低。但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布局,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具有較大規模和實力的種業企業。
市場份額:中國種子行業市場前3名企業市場份額合計較低,遠低于全球種業市場中前5名企業市場份額的合計。這表明中國種子市場仍有較大的整合空間和發展潛力。
技術創新與研發投入
育種技術:育種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研發是種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隨著基因編輯、生物育種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種業研發將更加精細化和高效化,推動種業產業升級。中國在水稻、玉米等作物的育種技術上取得了顯著成果,如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培育出具有香味特性的雜交水稻新品種。
研發投入:雖然中國種業企業的研發投入在逐年增加,但整體投入水平仍然較低。許多企業缺乏豐富的種質資源和高層次專業人才,導致研發投入捉襟見肘。因此,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加大研發投入和人才引進力度。
政策環境與支持措施
法律法規:中國已出臺了涵蓋種質資源保護、品種審定、新品種保護、鼓勵自主創新、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等多方面的法律法規,初步形成了種子行業的法律法規監管體系,為種子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政策支持:政府通過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稻谷補貼、最低收購價政策、產糧大縣獎勵等,保障了農民的利益,提高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同時,政府還積極推動種業國際貿易和技術交流,為行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行業發展趨勢與展望
市場規模繼續擴大: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種子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技術創新與突破:隨著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種業將迎來更多的技術創新和突破。這將進一步提高種子的產量和品質,滿足市場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
國際化發展加速:中國種業企業在國際貿易中具有一定的競爭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深入拓展,中國種業將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提高國際市場份額。
產業鏈協同發展:未來,種業將更加注重產業鏈的協同發展。通過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將有助于提高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種子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企業需要抓住機遇,加強科技創新和市場拓展,提升自身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同時,政府也應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和監管力度,為種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種子行業作為農業的“芯片”,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對于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根本性作用。
一、種子行業發展現狀
市場規模
全球種子市場規模:2023年大約為4500億美元,預計在未來幾年將以6%至7%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增長,至2028年市場規模可能會達到6500億美元或更高。
中國種子市場規模:近年來持續增長,2022年達到1332.36億元,較2021年增加51.80億元,增幅為4.05%。2023年,中國農作物種子市場規模首次突破1500億元,達到了1563億元。其中,四大作物(玉米、水稻、小麥、大豆)占到了總產值的64%。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將超過1400億元。
市場結構
品類結構:中國種子行業產品主要由玉米、水稻、小麥、馬鈴薯、大豆等組成。其中,玉米、水稻、小麥、馬鈴薯及大豆種子的市值占比分別為22.87%、16.69%、13.29%、11.82%、3.52%。雜交水稻種子的年產量穩定在2億公斤以上,市場規模約為171億元左右,且預計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企業規模:中國種業市場以中小企業為主,產業格局分散,行業集中度較低。截至2022年末,全國納入農作物種業統計的持有效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企業數量達8159家,2023年增至9841家,其中正常生產經營的8721家。但資產總額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數量較少,占比不足0.5%。
區域分布:華東地區是中國農作物最大的優勢區,企業數量超過全國的兩成,種子企業的總資產超過四分之一,種子銷售收入在三分之一以上,種業的科研投入占全國的近四成。
市場競爭格局
中國種子市場呈現出區域性與全國性競爭并存的特點。不同地區的種子市場受到當地氣候、土壤、種植習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區域性。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布局,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市場上存在科研機構附屬的種子公司、民營種業企業以及外資種業企業等多種類型的企業,各具特色,在市場中占據不同的地位。其中,民營種業企業通過不斷創新和改革,逐步壯大成為中國種業企業的主體。外資種業企業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在中國市場中占據一定份額。
研發投入
全國種企科研總投入有限,且投入不均衡。2023年,全國種企科研總投入76億元,44%的種企完全沒有研發投入,研發投入超過300萬元的種業企業有286家,占比僅3.3%。
盡管如此,仍有部分企業在研發方面表現出色。例如,河南金苑種業作為國內優秀的科技型民族種企,重視科研創新,2021~2023年度研發支出分別占企業年營收的6.95%、7.82%和6.29%,平均占企業年營收7%左右。
二、未來市場經濟發展前景趨勢
法規政策完善
EDV制度建立和審定制度改革將推動中國種業科技創新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邁向“國際化、綜合化、體系化”。
中國將會進一步擴大品種保護范圍和環節,加大處罰和賠償力度,有效遏制惡意模仿育種、簡單修飾性育種的行為,保障原始創新權利人的利益,為加強知識產權國際布局創造條件。
技術迭代加速
育種技術創新歷程經歷了“傳統育種、雜交育種、生物技術育種、智能設計育種”四階段技術迭代。未來,四階段技術迭代趨勢不僅體現了育種技術從傳統向現代化、從粗放到精準、從人工到智能化的轉變,也預示著種子行業將迎來更高效、更精確、更環境友好的育種新時代。
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將推動種子行業淘汰落后產能,進而提升行業門檻。未來,掌握生物技術育種體系的大型“育繁推一體化”種企將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兼并重組活躍
兼并重組帶來的規模效應和技術整合有助于種業企業更有效地應對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同時也推動種業向著更高效、更創新的方向發展。
轉基因商業化進程加快
轉基因技術具有加快育種進程、突破種間生殖隔離、有目的地改造品種、減少環境污染等競爭優勢。隨著中國轉基因商業化進程步入快車道,其應用范圍和效果也將逐步提高,有望改變國內農業生產結構和利益分配格局,推動中國種業迎來新一輪增長。
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長使得對糧食和農產品的需求不斷攀升。據聯合國預測,全球人口將在2050年達到約98億,糧食需求將比目前增加60%以上。為了滿足這種增長的需求,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成為關鍵,而高效、優質的種子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
全球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構成了嚴峻挑戰。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諸如抗旱、抗澇、耐鹽堿等耐逆境的作物種子需求大幅增長。
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綠色有機農業的關注度提高,優質、無公害的種子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種子行業在未來將繼續受益于全球人口增長、農業技術進步、環境壓力以及消費者對食品質量的關注。隨著全球農業的現代化進程加速,種子市場將會出現更多創新和多樣化的機會。同時,企業也需要抓住機遇,加強科技創新和市場拓展,提升自身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
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國種子行業投資潛力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