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其基于腦力勞動創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包括人身權力和財產權力,也稱為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
常見的三大知識產權主要有商標權、專利權和著作權,此外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產權還可以劃分為:地理標志、商業秘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
知識產權的創造與保護為創新型產業提供了強大的發展動力。專利權的保護使高新技術產業能夠實現技術突破,形成核心競爭力;商標權的保護有助于建立和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和市場影響力;版權保護則為文化產業、創意產業等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2023年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與中國合作50周年,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強大的知識產權引擎之一。
知識產權行業現狀:2023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再創全球第一
當地時間11月7日,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年度報告《世界知識產權指標》。該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發明專利申請活動量再創新高,申請量首次突破350萬件。盡管宏觀經濟環境充滿挑戰,但全球專利申請量仍連續第四年實現增長。
報告顯示,中國以164萬件發明專利申請位居全球第一。美國(518364件)、日本(414413件)、韓國(287954件)和德國(133053件)位列其后。印度(64480件)的專利申請量增長最快,達15.7%,連續第五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從數據來看,計算機技術仍然是全世界已公布專利申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技術,占全球總量的12.4%。位列其后的是電氣機械(6.8%)、測量(5.9%)、醫療技術(5.4%)和數字通信(5.3%)。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30年中國知識產權產業市場研究及投資決策報告》分析:
隨著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發展,知識產權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升國家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各國紛紛出臺了一系列知識產權產業政策。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旨在統籌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平。綱要提出了到2025年和2035年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目標,并部署了一系列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知識產權產業鏈包括上游的知識產權創造與研發,中游的知識產權管理與運營,以及下游的知識產權運用與產業化。
上游主要涉及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的創造和研發過程,代表企業包括科研機構、高校和創新型企業。中游包括知識產權的管理、保護、評估、交易等服務,代表企業有知識產權運營平臺、知識產權數據檢索與分析公司等。下游將知識產權轉化為實際生產力,通過專利產業化、商標商業化等方式實現其價值,代表企業為各類創新型企業。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技創新的加速推進,企業和個人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推動了知識產權服務市場的持續增長。特別是在高新技術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對知識產權服務的需求將更加旺盛。
想要了解更多知識產權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30年中國知識產權產業市場研究及投資決策報告》。報告對我國知識產權的行業現狀、市場各類經營指標的情況、重點企業狀況、區域市場發展情況等內容進行詳細的闡述和深入的分析,著重對知識產權業務的發展進行詳盡深入的分析,并根據知識產權行業的政策經濟發展環境對知識產權行業潛在的風險和防范建議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