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與中日韓應對老齡化國際論壇在京舉行
11月6日至7日,東盟與中日韓應對老齡化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旨在“加強應對老齡化區域合作,推動增進老年人福祉”。
民政部部長陸治原指出,本次論壇在全球老齡化進程加速的背景下召開,意義重大。作為東亞區域合作最成熟的機制之一,10+3機制為東亞繁榮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陸治原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確定為國家戰略,堅持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不斷健全老齡政策法規體系,加強老年人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健康支撐體系建設,積極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大力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這為我國養老事業和產業的進一步深入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發展動力。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養老”成為高頻詞。
民政部官網發布的《2023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披露,截至2023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萬人,占總人口的21.1%,其中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萬人,占總人口的15.4%。
我國老齡化程度加劇已是事實。老齡人口增速超過全國人口增速,且在未來30年內將有較快增長,新中國成立后首個生育高峰群體將退休進入養老。同期,受計劃生育效應影響,青壯年人口規模相較減少,老年撫養比增加。“四二一”形式的家庭結構和空巢老人的普遍現象表明,傳統家庭贍養的模式正在面臨較大壓力,社會養老價值開始凸顯。同時,國家政策密集出臺,利好養老服務產業,成為老人養老新寄托。
2024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明確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快銀發經濟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培育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模式,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養老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世界范圍也面臨嚴峻老齡化問題,典型的養老范本為日本和美國。
日本于20世紀70年代步入老齡化階段,1994年65歲以上人口超過14%,進入老齡社會。此后,老齡化率持續攀升,根據日本內閣府新發布的《高齡社會白皮書》,截至2022年10月1日,日本總人口約為1億2495萬人,其中65歲以上人口為3624萬人,老齡化率達到29.0%。
日本是國家養老的典型,著名的介護保險僅需參保人繳納10%的費用,其余由各級政府和保險公司承擔。同時,日本的精細化養老模式值得老齡化深入中的中國借鑒,包括養老機構的運營模式、智能化居家養老和家庭及公共適老設施建設等。
美國則以商業化養老形式著稱,國家財政負擔相對較輕,國民依據自己經濟實力選擇適合的養老方式;同時養老地產以房地產信托基金(REITs)模式居多,能夠較長期、低成本獲取開發資金,保障養老項目持續經營。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面向老年人服務的健康顧問和體檢醫生、療養院從業者、家庭護理師等需求激增,獨居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亟須關注。在日本,約半數的老年人會發生摔倒骨折、老年癡呆、精神衰弱問題。
在中國,老年人對養老護理的需求都是長期的,隨著人口老齡化數量的不斷增加,累積的護理需求也將大幅上升。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需求,對從業者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養老顧問等在內的一系列領域更細分、專業性更強的新職業應運而生。上海是全國最早推行養老顧問制度的城市之一。截至2023年底共有養老顧問點6988個,養老顧問人數達1.03萬人。
據報道,隨著養老需求不斷變化,專業化、精細化人才缺口仍然較大。上海市北職業技術培訓中心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一線養老護理員緊缺,培訓中心每月會開展2至3個養老護理員初級班培訓,學員基本上結業證書還沒拿到,已經被各類機構預訂。
想要了解更多養老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養老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報告對國際、國內養老行業市場發展狀況、關聯行業發展狀況、行業競爭狀況、優勢企業發展狀況、消費現狀以及行業營銷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在總結中國養老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養老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