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對高效、安全的西藥需求日益增長,推動了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西藥通常指的是用化學合成方法制成或從天然產物提制而成的藥物,主要包括有機化學藥品、無機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等。這些藥物一般具有明確的化學結構和成分,并經過嚴格的科學實驗和臨床試驗驗證其療效和安全性。
西藥產業鏈的上游主要是原料藥的生產,這包括化學原料藥和生物原料藥等,它們構成了西藥制造的基礎。這些原料藥通過化學合成或生物發酵等方式生產出來,為下游的制劑生產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中游環節是制劑生產,即將原料藥加工成可供臨床使用的藥品。這一過程包括藥物配方設計、生產工藝制定、質量控制等多個方面,是確保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關鍵環節。下游環節則是藥品的流通與銷售,包括藥品批發、零售以及醫院藥房等銷售渠道。這些渠道將藥品傳遞給最終消費者,滿足了廣大患者的用藥需求。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西藥行業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也日益頻繁。這不僅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也推動了行業的全球化發展。今年上半年,我國西藥進出口總額529.6億美元,雖較去年同期下降2.5%,但降幅相比前期已有明顯收窄,顯示出市場正逐步趨于穩定。其中,出口額269.7億美元,同比增長2.0%;進口額259.9億美元,同比下降6.8%。
按照當前的進出口態勢推測,全年西藥外貿總額將維持在1000億美元以上,進出口增速或將回歸至一個更加穩定且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從進口市場來看,前十大市場進口額占我國西藥進口總額的80%,集中度很高。上半年,我國從愛爾蘭進口西藥48.8億美元,同比增長8.5%。其中,生化藥占比最高,進口額36.9億美元,以疫苗產品為主;西成藥和原料藥進口額分別為7.4億美元和4.5億美元,雖占比不高,但增長迅速,增速分別為49%和112%,是拉動我國自愛爾蘭進口西藥的主要動力。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西藥行業競爭格局及“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
跨國制藥企業以其深厚的研發底蘊、廣泛的品牌認可度和高效的市場推廣策略占據主導地位。本土企業則通過加強研發能力、優化產品結構、提升制造工藝等手段逐步縮小與跨國企業的差距。在零售藥店市場,本土企業占據超72%的市場份額,而跨國企業則占據近28%的市場份額。
相較于進口市場,我國西藥出口市場的集中度相對適中,前十大市場占據了出口總額的52%。其中,印度和美國作為我國的兩大主要西藥出口市場,上半年對這兩個市場的出口額分別達到了33.6億美元和30.7億美元。緊隨其后的是韓國、巴西、荷蘭、日本和德國,它們構成了我國西藥出口市場的第二梯隊。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西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強勁,共有43個市場的出口額超過了1億美元,這充分展示了我國西藥產品在國際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和廣泛影響力。
中國在創新藥研發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推動了創新藥物的上市和應用。政府也加強了對西藥行業的監管力度,通過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規來規范市場秩序、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并推動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新藥研發的不斷突破也為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治療選擇和增長動力。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新藥研發將更加高效和精準,為市場帶來更多優質的治療選擇。本土企業將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和市場競爭力,與跨國企業形成更加激烈的競爭態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西藥行業競爭格局及“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