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校服行業是指為全日制中小學生提供在校期間或其他規定時間和場所統一穿著的學生服裝的產業。這些服裝不僅是學校規定的統一樣式的學生服裝,還承載著學校的文化理念、教育意義以及學生身份的象征。
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9.83萬所,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91億人,專任教師1891.78萬人。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的持續深化和學生人數的穩步增長,校服行業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校服作為學生日常穿著的重要物品,其質量和設計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形象與穿著體驗。隨著家庭經濟水平的提升,家長和學生對校服的品質、設計和品牌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上半年,全國居民的人均消費支出達到了13601元,相比去年同期,在名義上增長了6.8%。若排除價格變動的影響,實際增長率也達到了6.7%。其中,人均在衣著上的消費支出為826元,實現了8.1%的增長,這一支出占人均總消費支出的比例為6.1%。由于校服是學生日常穿著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們對于校服產品的品質要求日益提高,相應的支出金額也在穩步上升。目前,校服設計逐漸告別過去的單調與刻板,向著更加美觀、實用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校服企業推出多樣化的款式、顏色和搭配方案,以滿足不同學校、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需求。
校服品牌眾多,市場競爭激烈。知名品牌如江蘇蘇美達伊頓紀德、北京優卡等,通過提供多樣化產品,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同時,中國校服生產企業中,小微企業占據絕大多數,這些企業合計占據著不小的市場份額,但整體競爭還不夠充分,行業格局相對分散。
近年來,不少以零售業務為主的服裝集團開始涉足校服領域,如報喜鳥、波司登等,這些集團化品牌利用其供應鏈和研發優勢,提升校服產品的品質和性價比,推動了行業競爭的加劇。集團化品牌的入局將推動校服行業向品牌化、市場化的方向發展,有助于提升校服行業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學生校服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顯示:
校服產業規模已超過千億元,長期以來一直備受政府與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在政策監管的大背景下,我國校服行業在供給端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普遍存在的價格限制、地區性保護壁壘,以及校服標準與品質參差不齊等問題。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行業內部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劇。
自2015年6月,“校服新政”發布以來,校服市場呈現較明顯的良性發展。上半年,中央、地方以政策為先導,釋放積極信號,校服市場潛能持續釋放。今年6月,廣東省教育廳發布公告,對《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及中小學校要加強對校服采購的指導監督,不得對本地校服生產企業采取地方保護。
近段時間,《公平競爭審查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公布,從公平競爭審查的范圍、標準、機制等方面作出27項安排,將于2024年8月1日起施行。《條例》明確,起草政策措施,不得含有限制或者變相限制市場準入和退出、限制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等內容。新規的適時發布為校服市場準入條件的放寬提供了契機,這不僅標志著傳統校服采購模式的一次革新,更是對教育理念的深化、學生權益的保障以及市場活力的全面激發。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學生校服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