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逐漸加快,餐廚垃圾的產量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我國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約有100萬噸,其中餐廚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的比重超過35%,部分大城市甚至高達60%。
廚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垃圾,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其主要來源為家庭廚房、餐廳、飯店、食堂、市場及其他與食品加工有關的行業。
厭氧發酵技術是目前國內廚余垃圾處理行業中應用最廣泛的技術之一。通過厭氧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將廚余垃圾分解轉化為甲烷、二氧化碳及發酵殘余物(沼渣、沼液),實現資源的再利用。
隨著餐飲業的飛速發展和環保政策的不斷加強,廚余垃圾處理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在美國,為了減少廚余垃圾的產生,主要采取了“食物捐贈計劃”以及安裝廚余垃圾粉碎機等方法來實現源頭減量。對于末端處置,填埋和焚燒是主要的處理方式,不過一些州也在積極推廣堆肥項目作為另一種處理選項。
在日本,廚余垃圾的主要處理方式則是轉化為飼料和進行堆肥,特別是制作飼料時,需采用高溫滅菌技術以確保安全。至于韓國,早期的廚余垃圾處理主要依賴堆肥,但由于鹽分過高和臭氣難以控制等問題,目前正逐漸轉向厭氧消化處理作為新的發展趨勢。
我國在擴大對餐廚廢棄物處理產業的投資力度之際,持續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促進該行業的穩健發展。在“十二五”與“十三五”這兩個規劃期間,國家財政特別重視生活垃圾處理領域的投資,其中針對餐廚垃圾處理的專項工程項目,分別投入了109億元和183.5億元,顯示出高達68.35%的增長率。
隨著社會對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日益推崇和公眾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消費者開始尋求更加環保、高效的廚房垃圾處理方案。這推動了廚余垃圾處理器等產品的市場需求增長。在國外,廚房垃圾處理器已有將近一百年的歷史,并且早已走入了千家萬戶,成為廚房標配。
相較于歐美等國家廚余垃圾處理器的高普及率,我國廚余垃圾處理器普及率仍不及1%。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4年7月廚余垃圾處理器市場規模相比上半年同比下降幅度明顯收窄,其線上市場零售額0.15億元,零售額同比上升14.7%,今年單月同比首次實現正增長。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廚余垃圾處理行業供需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在經濟發達城市或生活品質較高的地區,餐廚垃圾的產生量尤為巨大,推動了廚余垃圾處理需求的增長。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從業企業數量不多,競爭格局較為分散。但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上市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已經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擁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和市場份額。
《"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與處理設施建設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我國正全力加速“無廢城市”的建設步伐,并綜合規劃推進“十四五”期間城鎮生活垃圾分類與處理設施的建設工作。在此背景下,“無廢城市”與“垃圾分類”政策雙管齊下,為餐廚垃圾處理及資源化利用行業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
資源化處理方式已成為餐廚垃圾處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不僅具備顯著的環保優勢,能夠有效降低地溝油回流餐桌的風險,而且與其他處理方式相比,展現出更高的經濟價值,預示著餐廚垃圾處理未來的一大重要發展方向。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廚余垃圾處理行業供需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