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建筑垃圾處理市場不斷增長。建筑垃圾處理,是將固體廢棄物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的一種方式。建筑垃圾是在對建筑物實施新建、改建、擴建或者是拆除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根據建筑垃圾的產生源的不同,可以分為施工建筑垃圾和拆毀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顧名思義就是在新建、改建或擴建工程項目當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而拆毀建筑垃圾就是在對建筑物拆遷拆除時產生的建筑垃圾。
數據顯示,2018-2022年我國建筑垃圾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系統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從43億元增長到了79億元。2023年我國建筑垃圾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系統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增至98億元,預計到2030年,中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的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人民幣大關,復合年均增長率保持在8%以上。
同時,建筑垃圾處理量也在不斷增加。目前我國建筑垃圾處理量在17.5億噸左右,預計到2026年其處理量將超過20億噸。據估算,2024年中國建筑垃圾產量將達到約35億噸,較2020年增長近一倍。預計到2026年,我國建筑垃圾產量將突破40億噸,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攀升至約60億噸。市場規模的擴大為建筑垃圾處理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和政策的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已成為行業的主要趨勢。通過分類回收、破碎、篩分等工藝,將建筑垃圾轉化為再生骨料、再生磚等產品,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這不僅有效緩解了廢棄物處理的壓力,而且促進了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同時,智能化、自動化技術的引入也提升了建筑垃圾處理的效率和準確性。例如,智能分類系統、高效運輸設備和先進的處理工藝等,推動了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的技術進步。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建筑垃圾處理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建筑垃圾處理市場競爭激烈,企業數量眾多。但隨著行業標準的提高和技術的進步,市場競爭將逐漸轉向品質和技術競爭。目前,我國建筑垃圾處置行業尚處于摸索階段,市場競爭呈現區域集中度高、全國集中度分散的特點。
如北京、上海、江蘇等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由于地方政府對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推廣和重視程度較高,因此已逐步涌現出一批具有一定區域知名度的企業,如北京格林雷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瑞泰環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許昌金科資源再生股份有限公司等。相較于經濟發達地區,二三線城市競爭格局較為分散,競爭對手規模較小,基本為當地工程建設、運輸企業或建筑垃圾產生方。
國家高度重視建筑垃圾處理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以推動行業的規范化和可持續發展。這些政策不僅為建筑垃圾處理提供了制度保障,還為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例如:2020年4月頒布的新《固廢法》,將“建筑垃圾”從固廢法中的“生活垃圾”單獨分出來,明確了政府責任,明確了源頭減量的重要性,多措施利于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發展。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發布《“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要達到60%,要開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建設50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示范城市。
2021年12月,生態環境部等18個部門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確了全國11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將在“十四五”期間開展“無廢城市”的建設。2022年6月,住建部和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推進建筑垃圾集中處理、分級利用,到2030年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55%。
2023年8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住建部等部門印發《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2023-2025年)》提出優化布局建設建筑垃圾中轉調配、消納處置和資源化利用設施,積極推進建筑垃圾分類及資源化利用,加快形成與城市發展需求相匹配的建筑垃圾處理設施體系。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政策的推動,我國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將顯著提升,逐漸接近或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智能化、自動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推動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的技術創新與升級,提高處理效率和資源化利用率。建筑垃圾處理市場將逐漸細分為不同領域和環節,形成更加專業化的市場格局和競爭態勢。
政府將繼續出臺相關政策扶持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并加強行業監管和執法力度,推動行業的規范化、標準化發展。綜上所述,建筑垃圾處理行業在市場規模、政策推動、資源化利用、技術創新與市場競爭等方面均呈現出積極的發展態勢。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持續推動,該行業將迎來更加繁榮的發展時期。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建筑垃圾處理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