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燃料發電是指利用固體燃料(如煤、焦炭、油頁巖、瀝青砂、薪柴、農作物秸稈及木炭等)進行燃燒,將產生的熱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這一過程通常發生在火力發電廠中,固體燃料在鍋爐中燃燒,產生的高溫高壓蒸汽推動汽輪機旋轉,進而帶動發電機發電。
固體燃料發電是電力生產的重要方式之一,對于保障能源供應和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環保政策日益加強的背景下,固體燃料發電技術不斷升級,燃燒效率顯著提高,污染物排放大幅減少,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
固體燃料發電行業驅動因素
能源需求增長: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增長,能源需求不斷增加,固體燃料發電作為重要的能源供應方式之一,其需求也隨之增長。
技術進步:高效清潔燃燒技術、超臨界發電技術和余熱回收技術等在固體燃料發電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碳排放。
政策支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清潔能源發展的政策措施,為固體燃料發電行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這些政策涵蓋了技術研發、裝備制造、項目建設等多個領域,還包括了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市場準入等多種手段,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新活力。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固體燃料發電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固體燃料發電行業作為能源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它主要利用煤炭、生物質等固體形態的燃料,通過燃燒或特定的化學反應過程,有效地將蘊藏在燃料中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截至2024年6月底,我國水電裝機4.27億千瓦,風電裝機4.67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7.14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4530萬千瓦。風電光伏發電合計裝機(11.8億千瓦)已超過煤電裝機(11.7億千瓦)。隨著電力市場建設快速推進,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比例逐步擴大。在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建設目標導向下,新能源加速入市。
隨著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及煤炭等傳統固體燃料資源的豐富性,固體燃料發電在全球能源結構中仍占據重要地位。特別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由于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固體燃料發電仍然是主要的電力來源之一。2023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為46.6億噸,同比增長2.9%;進口煤炭4.7億噸,同比增長61.8%。2023年整體用煤需求在47.7億噸左右,煤炭市場供需結構已明顯改善。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公布的數據預測,截至2024年底,我國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預計將達到約13億千瓦,占據總裝機容量的比例將攀升至大約40%,這一比例將超越煤電裝機的規模。與此同時,火電在我國電力結構中的比重正逐步縮減。煤電行業不僅面臨著節能減排的加速推進,還需應對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正式啟動所帶來的影響。
固體燃料發電行業面臨的挑戰分析
資源約束:隨著煤炭等固體燃料的日益枯竭,傳統經營模式面臨資源供應緊張的困境。這不僅導致燃料成本上升,還增加了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
環保壓力:固體燃料發電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排放問題日益嚴峻。隨著環保法規的趨嚴,企業需要承擔更高的環保成本,包括污染治理設施的投資和運行費用等。
市場競爭:新能源發電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成本下降,對傳統固體燃料發電行業構成了嚴峻的競爭壓力。新能源發電具有清潔、可再生的優勢,逐漸得到市場的青睞,進一步擠壓了傳統經營模式的盈利空間。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固體燃料發電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