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衛組織估算,全球共約3.5億名抑郁癥患者。據估算,我國抑郁癥患者人數超過9500萬人。在一年內被診斷為抑郁障礙的患者中,僅有9.5%曾接受過衛生服務機構的治療。抗抑郁藥物是一組主要用于治療以情緒抑郁為突出癥狀的精神疾病的精神藥物,旨在消除抑郁病人的抑郁癥狀。
新冠疫情后,全球抑郁癥患者更是激增了5300萬。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一份報告也顯示,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慮和抑郁的發病率大幅增加了25%。伴隨著患病人群的持續增多強烈推動了抗抑郁藥物市場的發展,據藥融云數據統計2022年抗抑郁藥院內銷售額達62億元。
據權威數據統計,我國有16%—17%的人飽受各類精神心理問題的困擾,精神心理問題所致疾病負擔占非傳染性疾病負擔的13%。目前,心理健康已成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社會問題和民生問題。在經濟壓力、生活節奏加快以及社會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抑郁癥等精神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進一步推動了抗抑郁藥物市場的增長。
社會對心理健康問題的日益重視以及患者需求的增加是抗抑郁藥物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人口老齡化、生活壓力增大、醫療技術進步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也對抗抑郁藥物市場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顯示,中國18歲以下抑郁癥患者占抑郁癥患者總人數超過30%,50%的抑郁癥患者為在校學生,41%的患者曾因抑郁休學。抗抑郁癥類藥物隨著抑郁癥病理生理學研究的深入而逐漸發展。目前,針對中度以上抑郁發作的主要治療措施是藥物治療。
臨床上,抗抑郁藥主要分為五類,有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NARI)、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選擇性5-HT及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和其他類如植物藥、中藥類等。據人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9日,國內至少有22款抗抑郁1類化學新藥在研,但目前研發進展多處于臨床Ⅰ期和Ⅱ期。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30年中國抗抑郁藥物產業發展預測及投資分析報告》顯示:
抗抑郁藥市場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吸引著眾多制藥企業競相投入研發與生產。然而,當前國內抗抑郁藥物市場的現狀是,已上市的產品中,進口與仿制藥占據了主導地位。據統計,截至目前,國內共有22款抗抑郁創新藥獲得批準上市,但在這之中,僅有1款是源自國內企業的創新成果,即綠葉制藥自主研發的鹽酸托魯地文拉法辛緩釋片,其余21款均為進口藥物,分別來自輝瑞、禮來、葛蘭素史克等國際知名跨國藥企。
這一現狀反映了國內抗抑郁藥領域在創新研發方面的挑戰與機遇并存。一方面,國內藥企需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以打破進口藥物的壟斷局面,滿足國內患者日益增長的多元化用藥需求;另一方面,隨著政策環境的不斷優化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國內抗抑郁藥市場也為本土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未來抗抑郁藥物的研發可能會更加注重個體化治療,即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藥物和劑量,以提高治療效果和減少不良反應。同時,對于抗抑郁藥物的長期使用和可能的副作用,如依賴性和對大腦的潛在損傷等問題,也將成為研究的重要方向。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海關總署、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多種相關報刊雜志的基礎信息以及專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30年中國抗抑郁藥物產業發展預測及投資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