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7個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7.7%
用電量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5597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7%。
7月份,全社會用電量939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5%、5.0%、7.8%。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提供的數據進一步顯示,7月份,我國第一產業用電量增速有所回落,第二產業用電量平穩增長,第三產業用電量較快增長。
從前7個月的數據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7.5%、6.6%、11.0%。
電力是通過發電動力裝置將自然界的一次能源轉化成電能,再經輸電、變電和配電將電能供應到各用戶。電力的產生方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火力發電(煤等可燃燒物)、太陽能發電、大容量風力發電技術、核能發電、氫能發電、水利發電等。
在當前的電力供應結構中,煤炭依舊發揮著重要的兜底保障作用。據報道,入夏以來(6月1日至8月21日),國家能源集團的煤炭銷量高達17451.3萬噸,其中,自產煤產量達13799.2萬噸。整體上看,迎峰度夏以來,國家能源集團發電量累計達2988.7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發電量達345.6億千瓦時,水電發電量279.3億千瓦時。
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夏季用電高峰期間,豐沛的雨水量使得今年我國水力發電量持續飆升。
國網能源研究院企業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張曉萱指出,隨著煤電上網電價全面放開,未來新能源、水電、核電等優先發電將更多地參與市場,實現應放盡放。在用電側,未來市場化交易規模進一步擴大,代理購電用戶規模逐漸縮小,居民、農業用電亟需由電網企業保障供應。“隨著‘大云物移智鏈’等新技術廣泛應用,電力行業新業態迅速發展,分布式電源、儲能、虛擬電廠等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涌現。經營主體個體規模小,總體數量龐大且越發多樣,需求呈現明顯的差異化。”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電力行業深度研究及發展策略咨詢報告》分析:
近年來,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加深,電力行業作為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其綠色轉型成為必然趨勢。在中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快速增長成為這一轉型的鮮明標志。據《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已占總裝機容量的53.9%,首次突破50%大關。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量的快速增長,不僅優化了電力供應結構,也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綠色轉型的同時,電力行業的智能化升級也在加速推進。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廣泛應用,電力系統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智能電網的建設,使得電力生產、傳輸、分配和消費等各個環節實現了更加高效、精準的管理和控制。通過數字化手段,電力企業可以實時監測電力設備的運行狀態,預測電力負荷的變化趨勢,優化電力調度和分配方案,提高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和經濟性。
此外,智能電表、智能家居等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也為電力用戶提供了更加便捷、個性化的用電體驗。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等渠道實時查看用電情況,調整用電習慣,實現節能減排和節約用電的目標。同時,智能電網也為分布式能源、電動汽車等新興業態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促進了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多元化、互動化。
想要了解更多電力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電力行業深度研究及發展策略咨詢報告》。報告對中國電力行業服務及各子行業的發展狀況、上下游行業發展狀況、市場供需形勢、新產品與技術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中國電力行業服務行業發展狀況和特點,以及中國電力行業服務行業將面臨的挑戰、企業的發展策略等。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