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商業航天作為“新增長引擎”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共實施30次發射任務,比去年同期增長20%,發射衛星數量超過80顆。2023年,我國商業運載火箭的發射次數和成功率顯著提升,共實施發射13次,同比增長160%。同年,我國商業航天領域共發生融資約170起,合計披露金額超185億元。今年,在各地政府和企業積極布局下,預計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突破2.3萬億元。展望2024年,中國航天全年預計實施100次左右發射任務,有望創造新的紀錄。
商業航天是指通過商業手段開展航天活動,包括但不限于商業衛星發射、商業衛星服務、商業火箭研發等。近年來,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逐步放開,商業航天逐漸成為全球航天領域的新熱點。商業航天行業涵蓋從上游的研發與制造(如衛星、火箭設計制造),到中游的發射服務,再到下游的衛星運營與應用服務等多個環節,各環節相互依賴、共同促進整個行業的繁榮與發展。
上游:包括衛星、火箭等航天器的設計、制造與測試。近年來,隨著技術創新,火箭可重復使用技術、新型推進系統、輕量化材料等的應用,降低了航天發射成本,提高了發射效率和可靠性。中游:主要涉及發射服務,包括火箭發射、衛星入軌等。隨著商業發射需求的增加,發射服務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同時發射效率和服務質量也在不斷提升。下游:包括衛星運營、衛星應用服務(如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等)以及航天服務(如太空旅游、太空資源開發等)。這些領域為商業航天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收入來源。
在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例如,北京作為中國的航天科技創新中心,已經形成了商業航天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布局。據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的數據顯示,北京目前擁有157家商業航天重點企業,培育出銀河航天、星際榮耀、星河動力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30家。此外,中國還有多家商業火箭公司成功發射入軌,如星際榮耀、星河動力、藍箭航天、天兵科技、中科宇航等。
數據顯示,全球商業航天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2年全球航天經濟體量約3840億美元,其中與商業人造衛星相關的火箭發射、衛星制造、地面裝備以及應用服務四大產業總占比高達73%,規模達到2810億美元。商業航天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展望報告》顯示:
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自2015年以來保持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據預測,2024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34萬億元人民幣(也有說法認為將達到23382億元或更高)。這一數字表明,中國商業航天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技術創新是推動商業航天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商業航天領域的技術創新將更加活躍。例如,中國民營航天企業藍箭航天成功發射了朱雀二號遙二液氧甲烷運載火箭,填補了國內液氧甲烷火箭的技術空白。
在全球范圍內,商業航天行業競爭激烈,既有像SpaceX、Blue Origin這樣的國際巨頭,也有眾多新興企業和初創公司。在中國,民營企業已成為商業航天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數量占比高達80%,并在火箭發射、衛星制造等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各國政府都在積極推動商業航天行業的發展,通過制定相關政策、提供資金支持等方式,為商業航天企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例如,中國政府從2015年開始明確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商業航天,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商業航天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地位。
隨著商業航天市場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投資者看好這一領域的前景。例如,北京將持續重點支持航天科技資源向商業航天傾斜,加強地面基礎設施利用,支持高質量星座建設,推動空天信息規模化應用,并探索衛星數據交易等相關政策。這些舉措有望進一步推動商業航天產業的發展,使其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商業航天行業的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特別是太空旅游、太空資源開發等新興領域的發展,為商業航天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點。據預測,到2030年,全球商業航天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萬億美元。
綜上所述,商業航天行業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技術創新活躍,競爭格局多元化,政策支持力度加強,市場前景廣闊。然而,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也面臨著技術迭代風險、市場風險和管理風險等多重挑戰。因此,企業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建設,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展望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