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亦莊地區,不少頭頂雷達相機的無人駕駛車輛來來往往。打開相關App,選好起點終點,不一會兒一輛無人網約車就平穩駛來,載上乘客前往目的地。這樣的場景在亦莊已成為日常,也正在全國越來越多的地方上演。
深圳巴士集團已取得深圳市智能網聯汽車載人示范應用資質,且已獲批開行并運營4條自動駕駛公交線路,計劃于2024年內在前海推廣20臺自動駕駛公交車。上海也在近期發放了首批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許可(俗稱“完全無人載人車牌照”),獲證企業可以在浦東部分路段實現全無人載人的車輛應用,市民可以通過相應軟件預約乘坐,體驗未來交通的便利。
在湖北武漢,上百輛自動駕駛出租車每天載著市民穿梭在城市街頭;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無人駕駛環衛車代替了環衛工,晝夜忙碌打掃城市;在浙江杭州未來科技城,彩色涂裝、小巧靈活的自動駕駛公交,自杭州亞運會開幕至今,已示范運行近1年……自動駕駛汽車出現在更多的生活場景中。
前不久,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通知,確定北京、上海、杭州-桐鄉-德清聯合體、武漢等20個城市(聯合體)為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近期,杭州、深圳、北京等多個地區則紛紛擴大了自動駕駛的測試區域,部分城市還出臺相關政策,支持自動駕駛應用場景的進一步擴容。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車路云一體化建設主要由政府出資,成本較高,需要在試點過程中,探索更加合理的應用服務商業化模式,使得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完成自我循環,實現大規模建設的“滾雪球”效應。
“下一步,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工信部將持續優化行業管理,深化試點示范,完善標準體系,加快推動高級別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應用。”辛國斌說。
“在政策推動下,我國大范圍的車路云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使得其應用落地的商業模式成立,用戶更有積極性參與,有望突破基礎設施和應用服務的商業化難題,進一步賦能自動駕駛。”游紹文說。
平安證券研報認為,隨著國家及地方陸續出臺相關利好政策,我國自動駕駛的商業環境將持續優化。隨著我國相關行業管理、標準體系的逐漸優化與完善,高階自動駕駛時代有望加速到來。國信證券研報預測,2025年國內自動駕駛市場空間有望超500億元,未來或接近3000億元。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汽車自動駕駛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分析顯示:
實現車輛自動駕駛,有兩個比較明晰的技術路線:單車智能和“車路云一體化”。單車智能只研究本車,讓自身變得越來越“聰明”;而“車路云一體化”除了強調車輛自身的智能,同時協同路側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配備先進通信和場景感知技術,以及搭建統一的云控平臺,實現全局協同感知、決策與控制。
全球科技創新生態平臺璞躍中國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單車智能和“車路云一體化”的區別,在于技術和成本在車側和路側的分配。大量汽車都搭載昂貴的傳感器設備,不如共享一套路側智能設施。而在單車智能方面,中國企業并不占優勢,可以通過“車路云一體化”實現“彎道超車”。
隨著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傳感器融合等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創新,自動駕駛系統的性能將持續提升。這將為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工信部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共建有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開放測試道路3.2萬多公里,發放測試牌照超過7700張,測試里程超過1.2億公里,各地智能化路側單元(RSU)部署超過8700套,多地開展了云控基礎平臺建設。
預計未來幾年內,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將加速推進。無人駕駛出租車、物流運輸等場景將率先實現商業化運營。預計到2030年,中國智能駕駛SOC市場規模將超1800億元,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萬億美元。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中國汽車自動駕駛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