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對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以及農業生產的剛性約束日益增強,水安全在國家總體安全中的位置凸顯。農業是用水大戶,作為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推動農業節水增效是農業綠色發展和建立節水型社會的重要一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自此,節水成為國家意志和全民行動。節水農業是隨著節水觀念的加強和具體實踐而逐漸形成的,衡量節水農業的標準是作物的產量及其品質,用水的利用率及其生產率。
節水農業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農業,是水、土、作物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系統工程。節水農業包括節水灌溉農業和旱地農業:節水灌溉農業是指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用工程技術、農業技術及管理技術達到提高農業用水效益的目的;旱地農業是指降水偏少而灌溉條件有限而從事的農業生產。
我國平均水資源總量約2.8萬億m3,居世界第6位,而人均水資源量僅1986m3,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單位耕地面積的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2。在水資源嚴重緊缺形勢下,要保障國家食物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必須實施農業節水,發展高水效農業,大幅度提高農業用水效率與效益。
為了推進農業節水工作的具體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和相關部委先后印發了《關于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意見》《全國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實施方案(2016—2020年)》《關于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通知》《“十四五”重大農業節水供水工程實施方案》。
河北省的《關于加快發展節水農業的實施方案》提出,到“十四五”末,全省高效節水灌溉總規模達到2070萬畝以上,在地下水超采區實現高效節水灌溉全覆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8以上,居全國前列,形成與水資源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為確保糧食安全和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節水農業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價值評估報告》顯示:
我國節水產業已初具規模,涵蓋農業節水灌溉、工業廢水處理、生活節水器具、管網漏損控制、污水再生利用、海水淡化、智慧節水等多個領域,基本形成從研發設計、產品裝備制造到工程建設、服務管理的全產業鏈條。
節水農業的發展有助于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農業用水浪費。2023年,全國農業用水3672.4億m3,占全社會總用水的62.18%。陜西、甘肅、寧夏都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農業大省,近年來通過大中型灌區改造提升及全國“數字孿生灌區建設先行先試”試點,結合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同步實施,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落實農業節水增效的關鍵抓手,發展高效旱作農業,有效推動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目前,節水農業將逐漸向產業化方向發展。通過培育節水農業龍頭企業、建立節水農業產業園區等方式,推動節水農業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黨的二十大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全面部署,強調要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關于加快發展節水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7年,節水產業規模達到萬億級別,培育形成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初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創新為動力、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節水產業發展格局。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政策的不斷完善,節水農業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節水農業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價值評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