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稻為先。”中國是水稻種植歷史最悠久的國家,播種面積居世界第二,總產量居世界第一。
我國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作為主食,稻谷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大口糧作物”。2023年,全國谷物播種面積14.99億畝,比上年增加986.3萬畝,增長0.7%。其中,稻谷播種面積4.34億畝,比上年減少751.6萬畝,下降1.7%。全國谷物單產427.9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2.7公斤,增長0.6%。其中,稻谷單產475.8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3.8公斤,增長0.8%。
水稻種植產業鏈涵蓋了從種子選育、種植、收獲到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至關重要,共同構成了完整的水稻產業鏈。其中,種植環節是產業鏈的核心,需要農民具備豐富的種植經驗和技能,同時也需要現代化的農業機械設備和科學的種植技術。
俗話說,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我國水稻種植主要采取秧苗移栽方式,水稻精量育秧播種技術裝備是影響水稻產量和質量的關鍵因素。
作為亞洲大國,我國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產國和消費國,水稻育種水平全球領先,稻谷常年產大于需,自給率超過100%,庫存充裕。國家統計局數據披露,2023年,我國水稻種植面積4.34億畝。其中,河南水稻種植面積僅886萬畝,占全國水稻種植面積2.04%左右。
2023年,農業農村部出臺了《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以保障優質農漁產品安全有效供給為目標,優化種養結構布局,協調農業生產生態,推動科技創新引領,促進三產深度融合,穩步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保障糧食安全、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在稻米種植方面,河南省積極探索和推廣“稻田+”立體綜合種養模式,6個省轄市、19個縣區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稻漁綜合種養省級及以上示范基地達43個,全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114.22萬畝、水產品產量12.56萬噸,覆蓋帶動脫貧農(漁)民10萬余人。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水稻種植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從地區分布來看,湖南在水稻種植方面占據重要地位,其水稻種植面積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顯示了湖南作為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的地位。此外,黑龍江和江西也是中國水稻種植的重要地區。
與歐美等國以小麥消費為主不同,亞洲絕大部分國家以大米消費為主,亞洲國家水稻自給率普遍較高,受金融資本沖擊較小。印度、泰國、越南、巴基斯坦是世界大米生產國和出口國,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雖然糧食對外依賴程度較高,但水稻自給率保持較高水平,應對全球糧食危機的能力較強。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水稻產業將更加注重技術創新。例如,通過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技術改良水稻品種,提高抗病蟲害、抗逆性能等,從而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同時,利用農業機器人和智能化設備進行精準管理,可以實現水稻生產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
水稻種植行業面臨的挑戰
土地、勞動力和化肥等成本的上升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土地、勞動力和化肥等生產要素的成本不斷上升,給水稻種植行業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水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
水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對水稻種植產生了不利影響。水資源短缺限制了水稻的種植面積和產量,而環境污染則影響了水稻的品質和安全。
全球氣候變化
全球氣候變化對水稻種植條件和產量產生了不確定性影響。例如,極端天氣事件(如干旱、洪澇等)的發生頻率增加,給水稻生產帶來了風險。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水稻種植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