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國電力供給情況來看,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工商業及居民端用電需求持續增長,與此同時,隨著我國電力規模的持續增長,我國發電規模也隨之穩步擴張。整體來看,近幾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部分地區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疊加經濟恢復增長,拉動用電負荷快速增長,截至2023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92,224萬千瓦,同比增長14.0%,增速同比提升6.0個百分點。這一數據表明,中國電力生產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我國風電裝機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光伏發電裝機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迅速擴大,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亮點。截至2023年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快速增長,合計發電量同比增加2801億千瓦時,占全年總發電量增量的46.1%。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57,541萬千瓦,同比增長24.1%,占總裝機容量比重首次突破50%,達到53.9%。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合計突破10億千瓦大關,占總裝機容量比重為36%。。
2023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92,23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增速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高于GDP增速1.5個百分點。全國人均用電量6,538千瓦時/人,同比增加422千瓦時/人。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電力生產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顯示: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我國能源綠色轉型正在加快推進。清潔能源技術的成本逐漸降低,使得清潔能源企業能夠在價格上更具競爭力。國家通過政策支持清潔能源的發展,促進了電力市場的轉型升級。
預計未來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將繼續增長,占比進一步提升,推動電力生產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
我國提出到2025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初步建成的目標。這將促進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提高電力市場的競爭性和效率。
省級現貨市場有望實現全覆蓋,現貨交易品種和頻次將逐漸增加,電力市場的價格機制將更加完善。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電力生產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顯示:
電力現貨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電力安全保供能力、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等方面將發揮顯著作用。隨著電力現貨市場的加速建設,更多省份將進入長周期結算試運行。同時,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將進一步完善,滿足電力系統對調頻、備用等輔助服務的需求,保障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新型儲能作為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受到高度重視。預計2024年新型儲能市場將延續高速發展態勢,全年新增裝機容量將超過35吉瓦。新型儲能將呈現產業規模化、技術精益化、機制體系化齊頭并進的發展方向,推動電力系統更加靈活、高效。
隨著分布式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和電動汽車規模的日益增大,配電網將面臨更高要求。未來配電網將向“有源”雙向交互系統轉變,提升分布式新能源和新型負荷的承載能力。配電網的變革將支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現“雙碳”目標,電力生產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傳統的大型電力企業面臨來自新興的清潔能源公司的競爭挑戰。清潔能源技術的成本降低和政策支持使得清潔能源企業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電力生產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傳統的大型電力企業面臨來自新興的清潔能源公司的競爭挑戰。同時,電力交易平臺累計注冊市場主體數量不斷增加,多元競爭主體格局初步形成,各電力交易平臺累計注冊市場主體數量不斷增加,多元競爭主體格局初步形成。這有助于提升電力市場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中國電力生產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隨著綠色低碳轉型的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初步建成、電力現貨市場的加速建設以及新型儲能和配電網的變革等趨勢的推動,中國電力生產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需要企業不斷提升自身實力以應對挑戰。
電力生產行業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和變革之中,綠色低碳轉型、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電力現貨市場與輔助服務市場發展以及新型儲能和配電網變革等將是未來的主要發展趨勢。同時,市場競爭將日益激烈,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如需了解更多環保行業詳情或訂購報告,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電力生產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