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橋梁,是一種融合了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橋梁。它不僅是城市交通的過渡工具,還能夠實現實時監測、遠程控制、自主維修等多種功能。
日前,在張家港舉行的中國公路學會2023學術年會發布《江蘇省高速公路智能建造實踐》成果,為后續江蘇高速公路智能建造技術創新與發展奠定基礎,也為全國同行提供了參考借鑒。活動以“公路基礎設施智能建造”為主題,展示了全國公路行業在智能建造方面取得的科技創新成果和發展模式,來自國內近800名業界代表齊聚一堂,聚焦工程技術創新、探討行業發展方向,為行業和產業界分享了智能建造領域最前沿的科技觀點和發展戰略趨勢。
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無人壓路機成群結隊行駛在路面上壓實瀝青,不僅施工更加安全,瀝青的壓實均勻性更高;在智慧梁廠,一座座預制梁、墩柱在流水線上被定制出來,再運送到交通建設工地上進行裝配,許多高架、橋梁,都是通過這種“搭積木”方式建設起來的。近年來,江蘇圍繞公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推動了智能建造發展,打造了張靖皋長江大橋、常泰長江大橋、京滬高速改擴建等一系列優秀的品質工程,取得了豐碩的階段性成果。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智能橋梁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多元化傳感測量及數據采集處理系統,監測參數包括溫濕度、風力、載荷、應力、撓度、振動、傾斜、轉角、位移等 ,實時監測橋梁健康狀態。 將各傳感器測量信號進行數字采樣,并進行數學變換、時域分析、頻域分析、統計分析、模態分析等處理,實現科學化橋梁健康評估與預警。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橋梁可能面臨各種損傷和老化問題,由于過去“重建輕養”,超過40%的橋梁已進入病害高發期,因此,中國正在進入橋梁養護的關鍵期,橋梁檢修工作的時間緊、任務重。傳統的檢測方法往往難以全面、準確地評估橋梁的狀態,對橋梁進行智能檢測勢在必行。
2023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國工程院、國家國防科工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確提出到2025年,智能檢測技術基本滿足用戶領域制造工藝需求。
我國正在由交通大國闊步邁向交通強國,《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指出運用“互聯網+交通運輸”,通過數字交通來全覆蓋、全要素地展現交通新業態,以提升安全、效能、服務品質為方向,發展數字化勘察設計、智慧基礎設施、智能維護運營,助力開啟橋梁基礎設施建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新階段。
當前,我國橋梁建設正向工業化、數字化建造變革,未來還將融入先進的智能制造技術,向智能建造方向發展。盡管工業化、數字化建造技術取得了初步發展,但技術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例如預制裝配式新型橋梁結構,由于專用設備、體外預應力造價偏高等原因,總體經濟效益還難以體現。隨著新型工業化、數字化轉型等國家戰略的實施,橋梁工業化需求和項目建設規模逐步提升,工業化智能建造的效益必將凸顯。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2023-2028年中國智能橋梁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