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數字化進程的加速,普惠金融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進入這一領域,推動了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為更多人群提供了便捷、可負擔的金融服務。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增進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
普惠金融重視消除貧困、實現社會公平,但這并不意味著普惠金融就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動。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潘光偉指出,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為了幫助受益群體提升造血功能,要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堅持市場化和政策扶持相結合,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確保發展可持續。普惠金融需要講究市場性原則,在發展普惠金融過程中,既要滿足更多群體的需求,也要讓供給方合理受益。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普惠小微授信戶數為6166萬戶,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從2019年末的11.6萬億元增至2023年末的29.4萬億元。普惠小微貸款余額的快速增長,表明普惠金融在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我國持續深化金融改革,通過推動普惠金融長效機制建設,強化數字化技術應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支持。2023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指導意見》,鼓勵金融機構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惠農利民金融產品與服務。金融監管總局普惠金融司推動構建廣覆蓋、多層次、具有中國特色的普惠金融體系,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普惠金融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在普惠金融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覆蓋范圍,降低了運營成本。移動支付、網絡借貸、數字保險等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不斷涌現,滿足了不同群體的多樣化需求。例如,互聯網銀行提供的數字普惠金融信貸服務已成為縣域農村金融的有效補充。
重點服務對象: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和授信戶數持續增長,貸款利率穩中有降,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金融服務邊界持續擴展,推動了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
技術漏洞帶來的黑客攻擊、數據造假帶來的金融欺詐、客戶信息泄露帶來的隱私暴露等風險需要防范。普惠金融在發展過程中還需解決信息不對稱、信用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數字經濟和金融科技的發展為普惠金融提供了更多創新空間。政府和社會的重視為普惠金融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包括設立專項基金、提供稅收優惠等措施。
為構建高水平普惠金融體系,進一步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2023年9月2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普惠金融 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國發〔2023〕15號),意見提出:未來五年,高質量的普惠金融體系基本建成。重點領域金融服務可得性實現新提升,普惠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出新步伐,金融基礎設施和發展環境得到新改善,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取得新成效,普惠金融促進共同富裕邁上新臺階。
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應用將進一步深化,推動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這些技術將幫助金融機構更好地評估風險、優化信貸流程、提高服務效率。移動支付、網絡借貸、數字保險等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將不斷涌現,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金融需求。數字化普惠金融服務將更加普及,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和偏遠地區,通過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設備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區塊鏈技術有望在普惠金融領域發揮更大作用,提高交易透明度和安全性,降低信任成本。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普惠金融的需求將會持續增長,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數字技術在普惠金融領域的應用將更加廣泛和深入,推動產品和服務的持續創新。政府將繼續出臺相關政策支持普惠金融發展,包括加強監管、完善信用體系等。綜上所述,普惠金融行業市場現狀呈現出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科技驅動創新、政策支持和引導、服務成效顯著等特點。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持續推動,普惠金融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普惠金融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