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持續推動。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增進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
近年來我國持續深化金融改革,通過推動普惠金融長效機制建設,強化數字化技術應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支持,國內金融機構服務小微經營主體意愿不斷增強,產品創新和風險管理能力不斷提升,信貸結構持續優化。此外,有關部門也在加快補齊相關短板弱項,強化市場監管,暢通金融消費爭議終端解決渠道等,金融機構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和防風險防范意識不斷提升。
隨著全球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數字化進程的加速,普惠金融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進入這一領域,推動了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為更多人群提供了便捷、可負擔的金融服務。科技的發展對普惠金融行業的推動作用日益凸顯。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覆蓋范圍,降低了運營成本,使得更多人群能夠享受到金融服務。例如,移動支付、網絡借貸、數字保險等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不斷涌現,滿足了不同群體的多樣化需求。
小微經營主體主要涵蓋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廣泛分布于各行業、各領域,經營決策靈活,對市場需求變化響應敏銳、迅速,并且多數處于產業中下游,在促進我國就業、穩定增長、推動創新、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末,全國登記在冊經營主體1.81億戶。其中,企業約5673.7萬戶,個體工商戶1.22億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24.0萬戶。據筆者測算,按占比九成計算,中小微企業達到了5100萬戶。不難發現,小微經營主體占據市場經營主體的比重較大。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普惠金融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金融支持小微經營主體可持續發展需要兼顧短期與中長期發展平衡。要繼續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向小微經營主體,尤其要加大制造業、科創企業、綠色發展、外貿小微企業等領域支持力度,以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促進就業和內循環,加快經濟修復;同時,釋放創新活力,促進產業和經濟轉型升級。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升級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普惠金融機構將提供更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模式和產品。例如,針對不同用戶群體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決方案,滿足他們在投資、保險、貸款等方面的多樣化需求。普惠金融行業將進一步加強與其他產業的跨界合作與融合,如電商、物流、教育等。通過合作,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高綜合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
許多國家和地區政府高度重視普惠金融的發展,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和法規,為普惠金融行業提供支持和引導。例如,設立專項基金、提供稅收優惠、加強監管等措施,為普惠金融行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普惠金融重視消除貧困、實現社會公平,但這并不意味著普惠金融就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動。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潘光偉指出,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為了幫助受益群體提升造血功能,要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堅持市場化和政策扶持相結合,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確保發展可持續。普惠金融需要講究市場性原則,在發展普惠金融過程中,既要滿足更多群體的需求,也要讓供給方合理受益。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普惠金融的需求將會持續增長。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普惠金融的普及率和滲透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市場規模有望在未來幾年內繼續擴大。
普惠金融行業市場現狀呈現出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科技驅動創新、政策支持和引導、競爭與合作并存以及挑戰與機遇并存等特點。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持續推動,普惠金融行業市場未來發展前景廣闊。然而,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強合作與創新,以應對挑戰并抓住機遇。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普惠金融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