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發布的《安全應急產業分類指導目錄》,應急產業被劃分為“安全防護類”、“監測預警類”、“應急救援處置類”、“安全應急服務類”4個大類。應急平臺是一種集成化、信息化系統,它以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為支撐,結合軟件和硬件,用于預防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
應急平臺具備日常管理、風險分析、監測監控、預測預警、動態決策、綜合協調、應急聯動與總結評估等多方面功能,是實施應急預案、實現應急指揮決策的載體。
應急平臺建設是應急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對于建立和健全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預防和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減少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損失,具有重要意義。
應急平臺行業上游聚焦于先進技術的研發,如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這些技術為應急平臺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同時,上游還涉及應急物資原料的生產與供應,確保應急平臺在關鍵時刻能夠穩定、有效地運作。
在中游環節,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開發出各類應急平臺,這些平臺不僅具備快速響應、精準定位等功能,還能實現資源的有效調配和各部門之間的協同作戰。此外,中游還包括應急教育培訓、咨詢等服務,為提升全社會的應急管理能力做出貢獻。
下游是應急平臺的應用場景,如城市公共安全、自然災害救援、工業生產安全等領域。在這些場景中,應急平臺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下游還包括應急物資儲備和調配等支持服務,確保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提供所需資源。
應急平臺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隨著“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及專項分規劃的發布,明確了應急行業的發展重點,形成了清晰的發展計劃與指標要求。同時,政府應急相關萬億國債以及主導建設(規劃)的國家級應急物資儲備庫、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國家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若干省級儲備中心在陸續實施。政府對應急管理的重視以及對應急平臺建設的政策支持是推動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政府以及各垂直職能部門都已將應急平臺的建設提上了議事日程,部分地區、單位的應急平臺已經建成并發揮了積極作用。例如,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深圳模式、南寧模式和陜西模式等,這些模式在面對不同類型的突發事件時,都展現出了各自的優勢和特點。
2022年,中國智慧應急整體市場規模為104億元人民幣。包含數字平臺與應用在內的智慧應急解決方案市場為28.9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0%,占整體市場比重為28%。其中,應用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為15.13億元人民幣(占解決方案市場比重為53%),數字平臺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為13.59億元人民幣(占解決方案市場比重為47%),平臺層市場占比與2021年相比有所提升。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應急平臺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目前,應急平臺的應用領域已經從傳統的自然災害應對擴展到更廣泛的領域,包括公共衛生事件、網絡安全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應急平臺技術也將不斷升級和創新。這些技術的應用使得應急平臺能夠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精細化地應對各種突發事件。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應急平臺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