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發展,商業智能行業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為企業提供更多價值。
商業智能,又稱商業智慧或商務智能,指用現代數據倉庫技術、線上分析處理技術、數據挖掘和數據展現技術進行數據分析以實現商業價值。商業智能是對商業信息的搜集、管理和分析過程,目的是使企業的各級決策者獲得知識或洞察力,促使他們做出對企業更有利的決策。商業智能一般由數據倉庫、聯機分析處理、數據挖掘、數據備份和恢復等部分組成。商業智能的實現涉及到軟件、硬件、咨詢服務及應用,其基本體系結構包括數據倉庫、聯機分析處理和數據挖掘三個部分。
中國商業智能產業鏈結構完整,上游包括企業信息化系統供應商、數據整合、基礎設施供應商;中游涉及大數據管理系統供應商、垂直領域產品供應商、各場景解決方案供應商;下游則涵蓋金融、電商、物流、出行、媒體、工業等應用領域。產業鏈上游的傳統IT廠商、云服務廠商、大數據平臺服務商以及ERP、CRM等企業信息系統為產業鏈中游提供技術支持。
把商業智能看成是一種解決方案應該比較恰當。商業智能的關鍵是從許多來自不同的企業運作系統的數據中提取出有用的數據并進行清理,以保證數據的正確性,然后經過抽取(Extraction)、轉換(Transformation)和裝載(Load),即ETL過程,合并到一個企業級的數據倉庫里,從而得到企業數據的一個全局視圖,在此基礎上利用合適的查詢和分析工具、數據挖掘工具(大數據魔鏡)、OLAP工具等對其進行分析和處理(這時信息變為輔助決策的知識),最后將知識呈現給管理者,為管理者的決策過程提供支持。
商業智能市場主體主要分為投資主體、經營主體、服務主體三大類。根據企查貓數據,截至2023年底,商業智能行業企業數量達20110家,其中民營企業占比較大,超過90%。這些企業進入行業的方式包括自建業務線、合資/戰略合作、并購、重組、股權投資等。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商業智能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
中國商業智能市場競爭激烈,國內外眾多企業都在爭奪市場份額。頭部廠商如帆軟、永洪科技、百度等占據較大市場份額,而阿里巴巴、騰訊等則處于第二梯隊。根據市場份額數據,帆軟在2022年上半年以16.7%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微軟和永洪科技分別位列第二、三位。市場集中度較高,CR3和CR5分別達到33.9%和47.2%。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商業智能行業規模持續擴大。同時,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商業智能行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此外,中國擁有龐大的企業和政府機構群體,對商業智能的需求十分強烈。這些因素為商業智能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商業智能市場面臨著數據安全、技術更新迅速等瓶頸問題。同時,國內外眾多企業都在爭奪市場份額,競爭日益激烈。因此,企業需要不斷創新和改進,提高服務質量和競爭力。
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現今商業智能行業正處于上升通道,已進入爆發突破發展階段。2023年,商業智能行業取得了重大發展,多種工具和方法已經涌現,大數據分析和可視化系統已經成熟,人機混合智能分析正在迅速發展,具有實時查詢、仿真模擬等特點的商業智能系統研發也已有重大突破。
隨著大數據、云技術的發展,政務云的SaaS服務成為未來的第二大趨勢。從降本增效的角度來看,政務云已經由原來的轉售、定向開發演變為SaaS服務模式。因此,要求低代碼開發平臺或BI商業智能相關產品需具備適應多租戶、多應用場景的要求。未來,企業將持續投資于商業智能平臺,以支持更全面的大數據分析和挖掘。由于商業智能可以解決企業明確的戰略業務要求,同時又能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因此將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工具。
IDC預測商業智能,到2026年,中國商業智能軟件市場規模將達到20.2億美元,未來五年市場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20.8%。 受數據安全、行業監管、合規要求等因素影響,短期內,國內大部分企業仍會選擇本地部署模式的商業智能產品。 預計到2026年,本地部署模式仍將占據中國商業智能軟件市場的80.9%。
隨著數據量的不斷增加和數據泄露風險的上升,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將成為商業智能領域的重要議題。企業需要加強數據管理和安全保護能力,確保客戶數據的安全和隱私。綜上所述,商業智能行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及前景廣闊,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將推動行業發展。同時,企業也需要關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等挑戰,確保業務的穩健發展。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商業智能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