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全球化的趨勢之下,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且又復雜的變化,中國企業發展海外投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提升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實力,挖掘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潛力成為在當前局勢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中國對外投資整體較為活躍。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0418.5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5.7%,其中,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9169.9億元人民幣,增長16.7%。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2240.9億元人民幣,增長28.4%,中國海外投資的實力凸顯。
對外投資的主要流向為采礦業,規模達18億美元。而到了2022年,對外投資的主要流向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規模達434.80億美元。根據《202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02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涵蓋了國民經濟的18個行業大類,其中流向租賃和商務服務、制造、金融、批發和零售、采礦、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投資均超過百億美元,分別為434.8億美元、271.5億美元、221.2億美元、211.7億美元、151億美元、150.4億美元。上述六領域合計投資1440.6億美元,占當年流量的88.3%。
根據商務部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23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已超過2.7萬億美元,占全球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份額逐年上升。2023年全年,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達到約140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5%,顯示出中國海外投資的強勁勢頭。
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海外投資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近年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行業結構已然發生變化,高附加值制造業以及急需拓展當地市場的服務業逐漸成為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力量。自2015年以來,農林牧漁、房地產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占整體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比重呈現下降趨勢,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衛生和社會工作等行業占整體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比重整體呈現上升趨勢。批發零售、采礦業等其他行業均表現出先降后升的走勢。
目前,中國的金融對內部開放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對外的開放也成效卓著,特別是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步推進以及內地和香港的各項互聯互通的成功運行,有效提升了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如果說過去40年,中國企業做國際化配置和跨市場供應鏈布局只是一個可選項,那么在當下,中國企業進行跨市場供應鏈和產業配置已成為必選項,是應對新的國際環境挑戰的生存需要。當前,在全球化布局方面,中國的實體經濟已經邁出了堅實步伐,但是金融業似乎并未及時靈敏地跟進這一趨勢,因此,中國金融機構勢必要做出適應性調整,特別是以更大的金融開放力度來支持企業進行跨市場投資布局的便利化。
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還面臨著來自宏觀經濟環境和微觀經濟因素的影響與挑戰。宏觀經濟環境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匯率波動、通貨膨脹、經濟衰退等風險,影響企業的投資回報率。同時,微觀經濟因素如市場競爭、消費者偏好、供應鏈問題等也可能對企業海外投資造成影響。
,繼續發揮“一帶一路”倡議對于拉動海外投資的積極作用。當前正值“一帶一路”倡議的黃金機遇期和窗口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抓好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的落實落地,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這為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指明了方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走出去”是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樞紐,海外投資業已成為我國企業利用境內外兩種資源、參與全球競爭、成長為跨國公司的必由之路。當前,全球經濟格局正在從全球化、一體化轉向區域化、碎片化,中國的人口結構也正經歷從人口相對年輕化階段向老齡化階段轉變的關鍵十年。從國際經驗看,這十年很可能是中國的投資者著手為未來配置優質資產的重要時間窗口。
目前,中國已經宣布希望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截至2023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已是2002年的近百倍,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與流量均穩居全球前三,對外投資大國地位成為中國進一步進行全球布局的堅實基礎。此外,由于經濟轉型、中美利率周期差異等原因,我國尋求配置海外金融資產的需求在穩步增長。因此,我們需要考慮以更大力度鼓勵國內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與其自身風險收益偏好相匹配的優質資產配置。
欲知更多有關中國海外投資行業的相關信息,請點擊查看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海外投資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