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期食品是指即將到達食品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屬于安全食品的范圍,如超市的“臨期食品專柜”銷售的即是臨期食品。
隨著反食品浪費理念成為社會共識,臨期食品的處置和銷售引起社會和行業的廣泛關注。2021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開始施行,其中明確“超市、商場等食品經營者應當對其經營的食品加強日常檢查,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分類管理,作特別標示或者集中陳列出售”。
國內臨期食品流通路徑
目前,國內臨期食品的流通路徑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上游供應端、中游渠道端,以及下游的消費者和公益捐贈對象。
上游供應端:主要為食品生產商、經銷商、代理商的庫存商品,線上銷售渠道如各大電商平臺、大型超市的退貨和庫存商品,進口食品商的庫存商品。
中游銷售渠道端:主要為各大電商平臺、臨期食品特賣線上渠道、臨期食品折扣店、連鎖商超、便利店。
下游消費端(接收端):個人消費者、公益組織。
隨著食品生產能力不斷提高,食品品類愈發多樣,消費個性日益凸顯,廠家和商家要精準對接市場,面臨諸多難點,臨期食品也可能越來越多。在企業日常經營中,主要有三大類臨近保質期的食品被納入企業臨期食品管理范圍,包括加工食品(烘焙食品、休閑食品、飲料等);肉、蛋、奶、水產類等食用農產品;現制現售商品(自制面食、糕點、熟食、便當、關東煮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實施后,連鎖超市、便利店企業普遍開展了減少浪費的舉措:一方面加強進銷存管理,提升數字化及銷量預測的新技術,升級內部效期管理系統,提升供應鏈效率,減少庫存與進貨的浪費;另一方面從營銷角度出發,進行打折促銷,減少浪費。
目前連鎖超市、便利店處置臨期食品的方式主要包括三類:第一類,在賣場、門店設置專門臨期食品的貨架或區域,集中銷售臨期食品;第二類,退還供應商或與供應商換貨進行處置;第三類,少部分企業參與食品捐贈。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臨期食品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
從消費端看,受多重因素影響,消費者對于未來收入預期降低,以及消費偏好發生變化,對于商品的性價比變得更加敏感。《臨期消費冷知識報告》顯示,每年有210萬人在淘寶平臺挑選臨期食品。其中,保質期剩余20%-50%的臨期食品,因折扣低且口感不受影響,往往會迎來一輪銷售高峰。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臨期與過期之間僅一線之隔,稍有不慎可能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隱患。有些臨期食品雖然沒過保質期,但在存放和流通中的條件變化往往會影響其實際保質期。
當前,臨期食品市場發展的有利因素正加速集聚。一方面,政策利好加速釋放。隨著反食品浪費法的施行,反浪費不僅成為一種社會文化,更成為一種消費文化,厲行節約、綠色消費成為市場潮流。另一方面,隨著我國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臨期食品進入產業化運營的階段,有完善的產供銷一體化供應鏈支撐,而產能增加的同時也給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庫存積壓,因此臨期食品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期。
保守按照每年零食行業有1%的庫存沉淀測算,2016年臨期食品行業規模約為222億元,2020年臨期食品行業規模約為300億元。2016年-2020年臨期食品行業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為7.8%,由此推算出2026年臨期食品市場規模約為471億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臨期食品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