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一大批新突破、新技術、新應用持續涌現,為千行百業賦能。下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場景加快應用、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智能經濟未來可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
得益于5G—A技術與人工智能的融合,這條產線每年可減少停機60個小時,減少訂單交付損失8億元以上,生產更加智能高效。
“海量應用場景、超大規模市場、龐大人才隊伍為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秘書長余有成表示,一大批新突破、新技術、新應用,正在海量應用場景中“拔節生長”,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截至2023年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81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每秒230百億億次浮點運算。其中,智能算力規模達到了每秒70百億億次浮點運算,增速超70%。 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超5000億元,企業數量超4500家。相關研究機構預測,2035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有望達1.73萬億元,全球占比達30.6%。
截至目前,中國開發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已經在智慧礦山、藥物研發、氣象、政務、金融、智能制造、鐵路管理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已拓展至49個國民經濟大類,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聊天機器人、智能搜索、文本生成等應用中普及。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人工智能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顯示:
2022年下半年,AI文生圖軟件首先點燃了生成式AI的熱度,而這股熱潮隨著ChatGPT的發布達到了巔峰。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AI不再僅僅是一種工具,而是人類的“左膀右臂”。外科醫生可在AI診斷結果的輔助下進行手術;律師在庭審過程中可得到AI提供的參考案例;軟件開發人員可在寫代碼時得到AI的同步幫助。
此外,隨著遠程辦公和在線教育激增,AI將徹底改變課程設計并優化虛擬團隊動態。2024年,人們將邁入人類與AI協同發揮作用的時代,這將大大提高生產力和生產水平。
不少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表示,要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科學技術創新,以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應用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基礎設施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國家數據局將加速數字基礎設施升級部署,加快工業互聯網、算力、移動物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將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推動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力等多源異構算力的協同發展。 拓展場景加快應用。人臉識別、視覺檢測、自動駕駛……推進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滿足應用需求是關鍵。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百度智能云事業群總裁沈抖認為,我國有超大規模市場的旺盛需求,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應該持續發揮場景優勢,加速應用創新,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邁向更高水平。
人工智能作為一種技術工具,需要與產業結合,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我國龐大的人口規模、應用場景與完整的產業鏈,為產業落地提供了堅實的環境支持。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表示,如果企業在某個業務領域有獨特的業務數據,就應在這一垂直領域把大模型訓練好,并將其與企業業務工具結合在一起。未來,企業里將不會只有一個超級大模型,而是有多個小規模的、百億級的大模型,每個大模型只從事一個場景的工作。
充分發揮場景落地優勢,在垂直領域發力,正成為當前國內企業發展人工智能的共識。騰訊云副總裁、騰訊云智能負責人、優圖實驗室負責人吳運聲介紹,目前,騰訊已將AI大模型應用到多個業務場景中,在產業落地方面,基于騰訊云TI平臺推出的行業大模型,通過結合行業專業知識和數據訓練,以及企業自身的數據進行精調,幫助企業快速生成專屬模型,目前已經面向20多個行業輸出了超過50個行業大模型解決方案。
近年來,人工智能加快賦能千行百業,智慧物流、智慧醫療、智慧工廠方興未艾。
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企業數量超過4300家,智能芯片、開發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超算、智算、云算協同發力,算力規模居全球第二。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已建成2500多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推動實體經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想了解關于更多人工智能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人工智能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