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由鏡片和鏡架組成,其中鏡片發揮著保護眼睛、矯正視力的重要作用,是眼鏡行業競爭的核心領域。國內人口基數龐大,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有不同的視力問題,對鏡片產品的功能性需求日益增加。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眼鏡已從早期的功能性用品發展為集功能和設計美學于一體的潮流時尚單品,被譽為“臉上的服飾”。個性化、休閑化、自主化、情感化的消費需求正在推動眼鏡產品和服務革新。
眼鏡制造是通過技術手段將玻璃、塑料等材料加工成適合人們戴在眼部的鏡片和鏡架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鏡片需要經過打磨和拋光處理,以確保其表面光滑和透明度,而框架則需要通過沖壓、鑄造、切割等工藝加工成所需的形狀。鏡片還可以通過特殊工藝處理,如鍍膜等,以增加其防刮、防眩光和防紫外線等效果。
在眼鏡制造過程中,技術壁壘較高,涉及到數學、光學、有機化學、表面及結構物理、機械加工、醫學等多個學科的交叉融合。此外,眼鏡制造行業還需要具備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以保證產品質量和滿足市場需求。
2023年,中國眼鏡產品市場蓬勃發展,市場規模已接近900億元,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據行業預測,到2028年,這一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至1,299.7億元,呈現出持續穩定的增長趨勢。
回顧過去五年(2018-2023年),中國眼鏡產品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4.7%,這主要得益于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和眼鏡產品技術的不斷創新。隨著消費者對眼鏡功能性的需求不斷增加,近視防控眼鏡、防藍光眼鏡、高折射率鏡片、漸進多焦點鏡片等功能性鏡片的市場需求也在迅速增長。
深圳眼鏡產業是在改革開放初期通過承接香港產業轉移發展起來的。經歷了加工制造、品牌崛起、設計引領、數字驅動等發展階段。目前深圳成為全國中高端眼鏡制造和出口集聚區,形成了行業門類齊全、原創品牌集中、產業配套完善、集聚效應顯著的眼鏡產業基地。
數據顯示,龍崗區眼鏡企業數量和規模均位居深圳市首位,集聚了深圳近90%的眼鏡制造企業、近80%的批發企業、近50%的商貿企業,從業人員最高峰時期超10萬人,全球50%的中高端眼鏡出自龍崗。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眼鏡制造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江蘇省丹陽市,一個人口不足百萬的縣級市,卻是世界最大的眼鏡鏡片生產基地,有1600多家眼鏡相關企業、5萬多名從業者,鏡片年產量4億多副,占全國總量3/4,全球總量一半。
經過幾十年發展、整合,丹陽眼鏡產業已形成了材料、配件齊全,生產、銷售、物流完備,以及分工細化、配套有一定規模、上下游銜接順暢的一條完整產業鏈。產業支撐著市場,市場又助推產業發展,丹陽成為世界最大的鏡片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眼鏡產品集散地,同時還帶動了當地“配鏡游”等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展望未來五年(2023-2028年),預計中國眼鏡產品市場規模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提升至7.9%。這一增長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推動:一是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來臨,人們對眼鏡產品的依賴性和需求不斷增加;二是消費者對眼鏡產品的個性化、舒適度和功能性要求日益提高,推動了眼鏡產品的創新和升級;三是國家對于視力健康保護的政策支持和推動,為眼鏡產品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隨著新材料、新技術的不斷涌現,眼鏡制造行業也將迎來更多的創新機會。例如,采用新型材料制造鏡片和鏡架,可以提高產品的性能和質量;采用數字化技術進行設計和生產,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這些創新將推動眼鏡制造行業不斷向前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眼鏡制造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