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季度汽車產銷最新數據顯示,汽車行業經濟運行起步平穩,實現良好開局。3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8.7萬輛和26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和9.9%。1至3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60.6萬輛和67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4%和4.6%。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中汽協整理的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1至2月,汽車制造業完成營業收入13714.5億元,同比增長8.1%;實現利潤總額586.9億元,同比增長50.1%;行業利潤率為4.3%。
“新四化”驅動下,汽車的含“芯”量大幅提升,根據中汽協的數據,傳統燃油車所需芯片數為600~700顆/輛,電動車提升到1600顆/輛,智能汽車更是倍增到3000顆/輛。
汽車電子芯片,即汽車芯片,是汽車內部電子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它們如同汽車的“大腦”,負責處理和控制車輛的各種功能。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汽車電子芯片市場投資策略及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據統計,2022年全球汽車芯片市場規模約為3100億元。隨著持續進行開發及需求不斷增長,預計于2030年前,全球汽車芯片市場將超過6000億元,為參與企業帶來重大契機。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我國智能汽車行業景氣度不斷提高。受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趨勢影響,電子芯片占汽車成本比重不斷提升。據統計,汽車電子部件占整車成本的比重已經從2012年的25%上升到2021年的55%,每輛車所需芯片甚至超過了1000顆。
自動駕駛為汽車行業發展主流方向,預計到2025年,全球將有近三成汽車具備自動駕駛功能。在此背景下,自動駕駛芯片作為自動駕駛系統核心組成部分,市場需求日益旺盛。
在汽車電子芯片領域,受國家對汽車產業政策帶動、汽車缺芯、國產替代等因素的大力推動,國產汽車芯片需求繼續旺盛。芯片等零部件廠商通常隱于幕后,而智能電動車時代,原有產業鏈體系重構,疊加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發展對強芯補鏈的硬訴求,華為、紫光系、比亞迪半導體等中國芯片廠商迎來自主崛起。
根據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標準工作組數據,按每年新增車輛1800萬輛計算,自動駕駛芯片的市場規模新增在3600萬片左右。盡管國內汽車芯片產業起步較晚,但自主品牌汽車的供應安全性和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為汽車芯片自主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目前國內有超出100家企業從事開發及生產汽車芯片,50多家芯片上市公司宣稱有車規級產品或者量產應用。傳感器、元器件及其他芯片方面,國際巨頭仍然占據主導份額,有英飛凌、德州儀器、羅姆半導體等。本土企業不甘示弱,也有著大規模的上車應用,代表企業有韋爾股份、思特威、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國芯晶源等。
從區域布局的角度來看,全國車規級芯片集群主要圍繞四個區域發展。首先是長三角地區,以上海為中心,包括江蘇等地,主要側重于IC設計和制造,形成了全產業鏈的布局。
京津冀地區以北京亦莊為核心,致力于設計和生產集群的發展。中部地區則在特定細分市場中有所突出,例如武漢在存儲領域有顯著表現。而粵港澳地區目前主要集中在應用領域的集群發展。
當前,自主品牌汽車的國產汽車芯片應用占比已達到10%左右。根據預測,2024年,中國汽車芯片市場規模預計可達905.4億元,同比增幅達到6.5%。這意味著,國產汽車芯片仍有相當可觀的替代空間。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汽車電子芯片市場投資策略及前景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