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一”假期,全國文化和旅游市場總體平穩有序。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95億人次,同比增長7.6%,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28.2%;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1668.9億元,同比增長12.7%,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3.5%。
其中,全國科技館各類科學教育活動精彩紛呈,據初步統計,接待公眾預計超300萬人次。科技館不僅是一個展示科學原理、科技發展和應用的場所,還是一個具有教育、科普和娛樂功能的公共設施。
科技館,全稱科學技術館,是以展覽教育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機構。它主要通過常設和短期展覽,以參與、體驗、互動性的展品及輔助性展示手段,來激發公眾的科學興趣、啟迪科學觀念,并達到科普教育的目的。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科技館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現代科技館的展項布置通常以多樣化的主題區域為基礎,每個主題區域圍繞特定的科學領域展開,如天文學、生物學、物理學等。展項布置中還可能包括高科技互動裝置,如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體驗科學原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科普財政投入年均增長8.16%,全國科普場館建設加快發展。2022年全國科技館和科學技術類博物館1683個,比2021年增加6個;展廳面積622.44萬平方米, 比2021年增加0.19%。其中,科技館694個,科學技術類博物館989個。
全國范圍內城市社區科普(技)專用活動室4.87萬個,農村科普(技)活動場地16.69萬個,青少年科技館站569個,科普宣傳專用車1118輛,流動科技館站1330個,科普宣傳專欄25.96萬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
從以實體科技館為主到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從以服務城市居民為主到服務城鄉統籌發展,從促進公眾科學素質提升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我國現代科技館體系的中國特色愈發鮮明。
從行政層級視角審視,我國科技館的構成中,地市級科技館占據了顯著的優勢。當省會市級科技館被歸入地市級科技館類別時,小型科技館與地市級科技館共同構成了全國科技館的“主力軍”,各自占據了約半數的比例。
然而,若從展項內容的豐富性、館內基礎設施的完善度、技術創新的應用以及社會影響力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大型綜合性科技館如中國科技館、天津科技館、上海科技館、廣東科學中心、重慶科技館等則展現出更為強勁的競爭力。這些科技館不僅在規模上具備優勢,而且在內容呈現、技術創新及對外影響上均表現突出,成為了引領我國科技館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以及政府對科普事業的重視,我國出現新一輪的科技館建設高潮,科技館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對科技館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海關總署、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行業研究網、國內外相關報刊雜志的基礎信息以及科技館專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科技館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