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廢棄物處理行業前景如何?日前,國際電信聯盟和聯合國訓練研究所共同發布的《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范圍內共產生6200萬噸電子垃圾,其中僅有不到1/4被回收利用。報告預測,按目前發展趨勢,到2030年電子垃圾產生量將比2022年增長33%,達到8200萬噸;但是,2030年全球電子垃圾回收率將降至20%。報告強調,如果各國能在2030年將電子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60%,這將在降低人類健康風險等方面產生超過38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電子廢棄物,俗稱“電子垃圾”,是指被廢棄不再使用的電器或電子設備,主要包括電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等家用電器和計算機等通訊電子產品等電子科技的淘汰品。
我國是電子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在家電迭代升級速度不斷加快的同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問題日益突出。經過10多年努力,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產業體系。以2021年為例,全國擁有國家資質的94家處理企業,共回收拆解處理“四機一腦”(即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空調機和電腦五大類產品)8498萬臺(折合重量239萬噸,回收鐵53.8萬噸、銅5.3萬噸、鋁4.0萬噸、塑料50.5萬噸)。
中國高度重視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工作。2007年,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電子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管理辦法》,防治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環境污染;2009年,國務院發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前,納入該《條例》管理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包括廢電視機、廢冰箱、廢空調等14類。隨后,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財政部等部委先后制定了處理目錄、設施發展規劃、資格許可、信息管理、基金征收使用、補貼審核等系列配套政策。
2023年底,財政部發布《關于停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有關事項的公告》,自2024年1月1日起新處理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不再執行基金補貼政策,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廢電器處理活動。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電子廢棄物處理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中國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法規體系、全鏈條管理和企業環境監管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已有109家規范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企業,處置能力約1.7億臺/年。
目前,我國對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處理基本上按照以下三種方式進行:
一是對在國家指定的109家回收處理企業處理的“四機一腦”進行規范處理,并予以相應政府補貼;
二是按照生產者延伸責任制要求,在2014年版《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新增加了打印機、復印機、傳真機、手機、抽油煙機、熱水器等九大類產品,生產企業對目錄內新增加產品有義務進行無害化處理;
三是完全市場化的拆解處理,也就是說由眾多不規范的小企業進行拆解處理。
目前,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電子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高。數據顯示,在2017-2021年中國主要電器產量整體上均處于上升狀態。而由于電子產品使用壽命有限,其報廢數量也將不斷上漲,國家對電子廢棄物的監督管理,其回收量將走在持續增長的道路上。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預計電器電子產品的更替周期將進一步縮短,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報廢量也將保持增長。根據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預測,2030年,中國電子產品報廢重量將2,722萬噸,平均年復合增長率為5.86%,據其推算,2030年,廢棄電腦和手機的電路板中可回收金屬總價值將達到1,600億元,電子廢物回收利用價值可觀。
報告對中國電子廢棄物處理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電子廢棄物處理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想要了解更多電子廢棄物處理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電子廢棄物處理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