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傳感器又稱光傳感器,是一種以光電元件為檢測元件的傳感器。光電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電效應,即光照射在物質上時,出現電子逸出物體表面的現象,光電傳感器將被測量物體的變化轉化成光信號,再通過光電管、光電倍增管等光電元件將光信號進一步轉為電信號,在光電檢測系統中實現光電轉化功能,并完成信息的儲存、傳輸、處理、顯示及記錄等工作。
憑借著信號響應速度快、性能可靠、探測精度、非接觸測量和分辨率高等特點,以及具備自身體積小、能耗低、重量輕等優勢,目前光電傳感器廣泛應用于智能穿戴、消費電子、車載、工業等多個場景和領域。
光電傳感器行業產業鏈
上游主要涉及原材料供應商,包括硅、氮化鎵、碳化硅、砷化鎵等半導體材料,以及集成電路等關鍵組件的提供商。這些原材料和組件的質量和性能直接影響到光電傳感器的制造效果和最終性能。上游企業通常致力于研發新材料、新工藝,以提供更高質量、更低成本的原材料,為光電傳感器行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中游則是光電傳感器的制造環節,包括光電傳感器、光纖傳感器、圖像傳感器等各類產品的生產。這些企業通常擁有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能夠將上游提供的原材料轉化為具有特定功能的光電傳感器產品。中游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產品質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
下游則是光電傳感器的應用領域,涵蓋了智能家居、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等眾多領域。下游企業通常根據市場需求,將光電傳感器應用于各種產品和系統中,實現光信號的感知、測量和控制。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光電傳感器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近年來,我國政府頒布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勵光電傳感器領域的發展,2020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強調,鼓勵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企業聯合推進工業5G芯片/模組/網關、智能傳感器、邊緣操作系統等基礎軟硬件研發,加強工業機理模型、先進算法、數據資源的積累、突破與融合。
2023年工信部發布的《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中,重點提升新型敏感元件及傳感器、高適應性傳感器模組、北斗芯片與器件、片式阻容感元件、高速連接器、高端射頻器件、高端機電元器件、LED芯片等電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水平。
光電傳感器表現出具有更多種類和形式、結構簡單以及精度高等優點,在環保監測,醫學檢測、煤煤炭開采領域都有廣泛和成熟的應用,尤其是在其中的自動控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整體光電傳感器表現為波動下降態勢,細分產品來看紅外傳感器相對生產要求略低,整體均價隨著技術領域的突破和需求的增長均價較為穩定,2022年我國紅外傳感器整體均價約為2.78元/只。
中國是光電傳感器制造大國,但本土企業在核心技術和生產模式上存在短板,產品多為中低端產品,對上游缺乏議價能力,價格競爭力較弱。隨著我國工業化轉型升級加快以及消費類電子產品智能化升級迭代的推進,光電傳感器也隨著系統級產品的迭代腳步不斷進行優化升級,其技術發展愈發朝著智能化、微型化、多功能化的方向演進。
同時,伴隨著物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光電傳感器在智能穿戴、消費電子、車載、工業、LED、航空航天、軍事等領域的滲透將進一步提升,行業發展將迎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光電傳感器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