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區是文化旅游發展的重要載體,它通過展示和傳播地域文化,滿足游客對文化體驗的需求,同時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做出了積極貢獻。2023年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加速回暖,供需潛能持續釋放。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企業數量已超過7萬家,文化及相關產業九大門類規模以上企業營收數據“八升一降”,增速顯著提升。旅游人次快速回暖,旅游需求得到集中釋放,但人均旅游消費、出入境旅游尚未恢復至2019年水平。
文化旅游區是以文化旅游為核心的區域,通過整合當地的文化資源,為游客提供豐富的文化體驗。這些區域通常包含多種文化旅游類型,如名人故居遺產、古城古鎮古村、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遺產、文化商業街區、文化主題公園等,每一種類型都承載著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文化旅游區的特征主要體現在新奇性和科創性上。新奇性源于我國豐富的物質遺產和文化內涵,各地區和民族間的風俗與文化差異為游客提供了探索和體驗的機會。科創性則體現在與新型技術的有效融合上,通過利用自然條件,發揮創意,結合不同要素加以創新,使文化旅游產品更加多元化和具有吸引力。
《國民旅游休閑發展綱要(2022—2030年)》,提出加快推進國民旅游休閑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強調培育現代休閑觀念、保障旅游休閑時間、優化旅游休閑空間等具體舉措,有利于進一步激發旅游休閑發展內生動力。
目前全國共有A級景區1.49萬家,國家級和省級旅游度假區700多家,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111家,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243家,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142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1597家。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文化旅游區需要整合更多的文化元素和旅游資源,提供更加豐富和獨特的旅游體驗。這意味著文化旅游區將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景點游覽,而是向文化體驗、休閑度假、康體養生等多元化方向發展。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文化旅游區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近年來,數字技術與文旅空間深度融合,催生了諸多智慧旅游新場景。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公布了第一批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項目名單,“夜上黃鶴樓”、敦煌研究院等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等42個項目入選。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旅游區需要挖掘地域文化的深層內涵,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創造出具有新穎性和創意性的旅游產品。例如,利用AR、VR等技術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通過數字化手段展示文化遺產等。
打造新消費場景是激發消費需求、營造消費環境、實現最終消費的重要路徑。而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則借助科技手段,對傳統旅游消費場景進行智慧化再造,基于高科技實現了對旅游消費新場景的創新。
智能化是文化旅游區發展的重要趨勢。借助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文化旅游區可以實現更加精準的市場分析、游客服務和管理決策。例如,通過大數據分析游客的行為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旅游推薦和服務;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景區內的智能導覽和安全管理等。
可持續發展是文化旅游區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在發展過程中,文化旅游區需要注重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生態平衡,推動綠色旅游和低碳發展。同時,還需要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確保文化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文化旅游區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