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高階智駕系統ASD 3.0的升級確實令人矚目,它展現了華為在智能駕駛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和持續創新。
從架構層面來看,ASD 3.0從BEV網絡徹底轉向GOD網絡,這一轉變不僅提升了系統的感知能力,還在白名單、異形障礙物識別和道路結構感知的基礎上新增了對場景的理解,實現了端到端的突破。這意味著系統能夠更好地理解并應對復雜的駕駛場景,提升了駕駛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在感知硬件方面,華為在D3 192線激光雷達平臺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推出了AI模型加持的D3 PRO。這一升級將進一步提升系統的感知精度和響應速度,使車輛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駕駛環境。此外,華為還計劃在2025年推出更高規格、更優點云的D5平臺,為L3級智駕做好技術儲備。
除此之外,華為還計劃在今年發布高精度4D毫米波雷達。這一技術的引入將進一步提升車輛的感知能力,尤其是在復雜環境和惡劣天氣條件下的感知性能,為智能駕駛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總的來說,華為高階智駕系統ASD 3.0的升級在架構、感知硬件以及新技術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為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我們期待華為在未來能夠繼續推出更多創新技術,推動智能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
中國乘用車市場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車載毫米波雷達市場也呈現出迅猛增長的態勢。截至2023年6月,毫米波雷達的搭載量已經達到了937.92萬顆,同比增長了驚人的26.36%。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預測,從2023年到2025年,毫米波雷達市場將保持快速增長,到2025年,國內新車搭載的毫米波雷達總數將達到3532萬顆,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9.9%。
隨著全球汽車安全標準的不斷提高,主動安全技術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近年來迅速發展。汽車毫米波雷達因其全天候工作的能力,已成為汽車電子廠商的首選,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目前,毫米波雷達正逐漸從高端車型向中低端車型滲透,同時加快技術升級革新,相關市場保持較高增長速度,且毫米波雷達的單車安裝量有望進一步提升。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毫米波雷達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研究報告》分析:
汽車雷達發展陷入技術之爭。目前來看,4D毫米波成像雷達在當前各大車企降本增效壓力下,性價比的優勢讓其在市場份額上暫時領先。
4D成像是毫米波雷達發展的主要方向。根據業內人士介紹,傳統毫米波雷達僅可探測物體的二維水平坐標信息(距離、方位角)及相對速度,不具備測“高度”的能力,這使其很難判斷前方靜止物體是在地面還是在空中,在遇到井蓋、減速帶、立交橋、交通標識牌等地面、空中物體時,無法準確測得物體的高度數據。4D雷達增加了縱向天線及處理器,可實現對物體高度的探測,提供更高密度、高分辨率的點云信息。而且4D雷達探測范圍超過300米,可有效過濾虛假警報,是目前唯一能在各種天氣下實現1度角分辨率的傳感器。
華為在智能駕駛技術領域有著廣泛的布局,其戰略和研發重點涵蓋了多個關鍵方面,具體表現如下:
首先,華為擁有全棧自研能力,不僅在智能駕駛軟件系統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發,還布局了包括智能車云、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網關、激光雷達、算力平臺、AR HUD、T-Box等在內的產品與解決方案。這種全棧自研的能力使得華為在智能駕駛技術上具有很高的自主性和整合能力。
其次,華為注重數據處理與運算速度的提升,并擁有高精地圖甲級資質,這些技術基礎為其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外,華為智駕平臺集成了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領域的先進技術,推動了技術的融合與創新,為汽車行業提供了全方位的智能化解決方案。這種技術融合與創新使得華為在智能駕駛技術領域具有顯著優勢。
同時,華為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投入巨大,研發團隊規模龐大,資金投入超過200億人民幣。這種規模效應有助于華為在智能駕駛領域快速推進技術發展和市場應用。
最后,華為還通過與全球技術領先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如特斯拉等合作,進行技術交流和競爭,不斷推動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
綜上所述,華為在智能駕駛技術領域的布局廣泛而深入,從全棧自研能力、數據處理與運算速度、技術融合與創新、市場投入以及與國際領先企業的合作等多個方面入手,不斷提升其在智能駕駛技術領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華為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擁有眾多合作伙伴,共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一方面,華為與長城汽車、比亞迪、華人運通、四維圖新、星塵數據、賽目科技、映云科技、籮筐技術等數十家自動駕駛產業伙伴發起了“共創自動駕駛開放產業鏈行動倡議”,旨在加強我國自動駕駛開放產業鏈建設,助力自動駕駛技術加速落地。此外,光庭科技作為華為MDC平臺建設的深度合作伙伴和華為“四界”自動駕駛平臺的指定合作伙伴,在自動駕駛技術上與華為展開了深度合作。
另一方面,華為也與一些車企合作,共同推動智能駕駛技術的創新和發展。例如,華為與聯哲、威馬、斯達協議志、賽力斯等車企合作,實現了車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應用。同時,華為聯合長安汽車,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計劃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將華為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的核心技術和資源整合至新公司,并向北汽、賽力斯、江淮、奇瑞等車企開放股權邀請。
此外,華為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還與豐田和奧迪等國際汽車巨頭展開了合作。豐田宣布其全球車型智能駕駛方案將采取三方合作模式,由豐田攜手華為與Momenta共同打造。而奧迪Q6 e-tron國產版將全面采用華為的智能駕駛技術,雙方早在2018年就已攜手共進,共同宣布在L4自動駕駛技術上展開深度合作。
綜上所述,華為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合作伙伴涵蓋了自動駕駛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包括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車企以及國際汽車巨頭等,這種廣泛的合作網絡有助于華為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進展。
毫米波雷達行業的發展趨勢主要受到汽車智能化、安全化需求的推動,以及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等因素的影響。
首先,隨著汽車智能化、安全化需求的提高,毫米波雷達作為汽車主動安全的核心傳感器之一,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在自動駕駛、智能輔助駕駛等領域,毫米波雷達的應用前景廣闊。預計未來隨著智能汽車的繼續發展,毫米波雷達出貨量將不斷擴大。
其次,毫米波雷達技術的不斷進步也推動了行業的發展。其探測精度、可靠性、抗干擾能力等性能不斷提升,進一步拓寬了應用領域。例如,在智能交通、安防監控、無人機等領域,毫米波雷達的應用逐漸成為主流方案。
此外,毫米波雷達技術的成熟和規模化生產也降低了其成本,使得毫米波雷達更加具有市場競爭力。同時,隨著國產化進程的加速,國內毫米波雷達廠商的市場份額也將逐漸增加。
然而,毫米波雷達市場目前主要由海外企業主導,國際巨頭如博世、大陸、安波福、海拉及維寧爾等公司仍占據著毫米波雷達市場的較大份額。國內廠商在毫米波雷達的上游射頻芯片部分實力相對薄弱,主要依靠進口,但下游應用方面已有涉獵,如無人機、車聯網、ADAS等領域。
總體來看,毫米波雷達行業的發展前景廣闊,但也存在技術挑戰和市場競爭等問題。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優化,毫米波雷達的性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為行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行業也需要加強合作與競爭,推動毫米波雷達技術的持續進步和應用拓展。
毫米波雷達產品市場進入壁壘較高,市場集中度較高。傳統汽車零部件領域孕育了一批雷達廠家,隨著技術和產品趨于共通,競爭愈發激烈;國內雷達探測系統產品市場起步較晚,生產商也較為分散,因此,面臨競爭加劇的局面。
毫米波雷達領域隨著國產化要求的加強,國際競爭局面趨于緩和,但國內廠家之間的競爭也較為激烈。目前,國內毫米波雷達主要競爭企業包括博世、大陸、電裝、奧托立夫等,自主廠商多數為初創企業或者是初涉毫米波雷達領域的企業,目前整體發展處于起步階段。
毫米波雷達行業報告對我國毫米波雷達的發展狀況、市場供需形勢、并重點分析了我國毫米波雷達行業發展狀況和特點,以及中國毫米波雷達行業將面臨的挑戰、企業的發展策略等。報告還對全球毫米波雷達行業發展態勢作了詳細分析,并對毫米波雷達行業進行了趨向研判。
想要了解更多毫米波雷達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毫米波雷達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