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中間業務,也被稱為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客戶辦理因債權債務關系引起的與貨幣支付、資金劃撥有關的收費業務。廣義的中間業務等同于廣義上的表外業務,它可以分為兩大類,即狹義的金融服務類業務和狹義的表外業務。
目前我國上市銀行包括6家國有大型銀行、10家股份制銀行、30家城市商業銀行和13家農村商業銀行。數據顯示,2022年,58家上市銀行對公貸款余額超84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對公貸款占貸款規模比重為59.05%,較上年提升1.06個百分點,對制造業企業、科創企業、涉農領域、普惠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領域給予信貸資源傾斜。
2023年,銀行業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加大貸款投放,貸款保持較高增速,較好地滿足企業和居民的融資需求。2024年1月12日,人民銀行發布2023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23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22.75萬億元,同比多增1.31萬億元。
銀行中間業務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匯兌業務:客戶將現款交給銀行,由銀行匯給住在其他地方的第三者。
信用證業務:客戶委托銀行向異地賣主支付貨款的商品信用證業務,以及客戶將一定現款交與銀行換取一種憑證,用于在該行其他城市的分支機構或往來銀行匯兌現金的貨幣信用證業務。
代收業務:銀行代替客戶收取各種款項,接受委托代替客戶買賣有價證券、貴金屬和外匯。
信托業務:銀行代人管理財產、辦理遺產轉讓、保管有價證券和貴重物品等。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銀行中間業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
在經營中間業務時,商業銀行需要遵守合規經營的原則,確保業務合法合規;以客戶利益為重,提供優質的服務和產品;并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制度,對中間業務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經營行為進行監督和管理,對違反規定的行為將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拓展中間業務是近年來商業銀行轉型的重要方向,中間業務收入被視為銀行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
陸續披露的上市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中小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普遍下滑。2023年,有的上市城市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較上年減少超過45%,有的上市農商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縮減近80%。
從個體來看,不同類型銀行業家表現分化持續,部分銀行盈利依然保持強勁增長。大中型銀行中的浙商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10.5%,中信銀行同比增長7.9%,招商銀行同比增長6.2%,業績增速較快;區域銀行中凈利潤增速較快的有常熟銀行(同比增長19.6%)、江陰銀行(同比增長16.8%)、青島銀行(同比增長15.1%)。
在銀行的盈利結構中,非利息收入包括手續費、傭金等中間業務收入以及其他非利息收入,隨著年報披露,作為盈利第二把手的中間業務收入出現全面增長承壓。國有大行中,僅中國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長。工商銀行2023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比上年下降7.7%。中間業務收入下滑,在一定程度上給銀行盈利增速帶來負面影響。
專家表示,受減費讓利等政策的影響,各類代銷業務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增速有所放緩;另一方面,受資本市場相對低迷的影響,居民財富管理策略相對保守,從而導致費率較高的權益類基金代銷和托管業務收入增長較為疲弱。
對銀行而言,應逐步調整中間業務結構,將發展重點從賬戶管理、支付結算等傳統中間業務向高附加值業務轉移。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銀行中間業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