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正在給全球汽車工業帶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汽車行業高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已經由過去供給端的產品和技術驅動逐步轉換為不斷提高的客戶需求驅動,消費者對汽車的認知也逐漸從“單一的交通工具”向“第三空間”轉變。
汽車行業是技術創新的引領者,汽車生產中大量運用壓鑄技術、機器人技術、柔性制造技術等技術,對材料等科技研發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中國大規模制造的最先進技術都應用在汽車產業當中,可以說汽車行業引領了新型工業化發展。
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始終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增長35.8%、37.9%,市場占有率達到31.6%。智能化是當前新能源汽車技術競爭的重要突破口,中國本身在智能網聯上存在產業和技術優勢,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將從電動化為核心轉向智能網聯為核心。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汽車大數據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汽車大數據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涵蓋了與汽車相關的各種數據,主要來源于車輛傳感器、車聯網、4S店銷售網絡、市場調研機構以及呼叫中心等。這些數據不僅包含傳統的結構化數據,還包含非結構化數據,如文本、語音、圖像和視頻等。
根據產業鏈環節的不同,汽車大數據可以分為消費者洞察、數字營銷、產品質量及售后服務、庫存與供應鏈優化、銷量預測與生產優化以及研發等環節的數據。其中,消費者洞察大數據尤為重要,它有助于汽車制造商更精準地理解消費者需求,從而提供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汽車大數據的應用十分廣泛。例如,通過無線連接的汽車數據傳輸通信技術,大數據能夠支持車載遠程信息技術服務,提高汽車的安全性和駕駛性能體驗。此外,大數據分析還能用于查詢聯網汽車總線數據,為汽車廠商創造價值。當前汽車行業競爭加劇,從生產驅動向客戶驅動在轉變,數據能力 成為車企經營客戶、優化生產、整合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部分車企已經取得先機。
調研顯示,相比于德國和美國消費者,中國消費者對智能互聯重視及接受程度更高,可以更全面的感知智能互聯功能帶來便捷,因此,若主機廠可以提供功能完善、服務流暢的全套互聯功能,中國消費者也愿意支付更高的費用。同時,各國消費者對按需功能的高度期待也超出專家的預期,中國消費者尤其希望在擁堵自動駕駛輔助、停車導航以及延長續航里程方面實現突破。
想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其中一個大問題就是數據傳輸,為此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必不可少。在實現過程中,大數據處理技術架構需實現根據自動駕駛的目的及實時的道路情況,自主地把云端存儲的道路數據、道路上的交通標識數據傳給終端,進行數據準備;還可以根據自動駕駛的實時感知數據,把其對物體的理解及將對自動駕駛產生影響的各類模型傳給計算終端,如對于公交汽車,可以把公交汽車的路線、到站及歷史行為的理解模型傳給終端。
隨著汽車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正在逐漸滲透到汽車行業的各個環節,從研發、生產到銷售、服務,都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持。
在未來,隨著傳感器技術、5G技術、區塊鏈、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汽車大數據將在汽車產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這些技術不僅將提升數據采集和處理的能力,還將解決數據傳輸、數據共享以及數據分析與應用等方面的問題,進一步推動汽車產業的數字化轉型。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汽車大數據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