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化是指在金融領域全面發展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創新智能技術工具更新改造和裝備金融業,使金融活動的結構框架重心從物理性空間向信息性空間轉變的過程。這一過程構建在由通信網絡、計算機、信息資源和人力資源四要素組成的國家信息基礎框架之上,通過不同速率傳送數據、語音、圖形圖像、視頻影像的綜合信息網絡實現。
金融信息化行業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電子化時代,從20世紀60年代的計算機化金融操作開始,逐步演化為網絡化和跨行業整合的時代,90年代的互聯網革命催生了在線銀行和電子支付。隨著21世紀的到來,數字化金融服務如移動銀行、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應用成為主流,金融科技(FinTech)的崛起推動了創新,而區塊鏈技術也引領著未來金融的可能性。
在金融信息化的應用方面,它涵蓋了銀行業務處理、金融風險管理、投資理財和客戶服務等多個領域。例如,銀行業務處理中的ATM、POS機、電子支付等系統,金融風險管理中的大數據風險分析、風險評估、風險控制等系統,投資理財中的網上基金、互聯網證券等,以及通過電話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提供的客戶服務等。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金融信息化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金融信息化產業鏈的供需布局
在產業鏈的供應端,金融信息化產業鏈主要包括硬件設備提供商、軟件服務提供商、數據提供商以及金融科技服務商等。硬件設備提供商主要為金融行業提供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安全設備等硬件基礎設施,確保金融信息化系統的穩定運行。
軟件服務提供商則為金融行業提供各類軟件系統,包括核心系統、支持系統、管理系統、應用系統等,以滿足金融機構在業務處理、風險管理、客戶服務等方面的需求。數據提供商則提供市場數據、行業數據、公司數據等各類金融數據,支持金融機構的決策分析和風險管理。金融科技服務商則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為金融機構提供創新性的金融科技服務。
在需求端,金融機構是金融信息化產業鏈的主要需求方。隨著金融業務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金融機構對信息化技術的需求日益增長。他們需要借助信息化技術提升業務處理效率、優化客戶體驗、加強風險管理,并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和增長點。
在供需匹配方面,金融信息化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需要緊密協作,確保供應方能夠準確理解需求方的需求,并提供符合要求的產品和服務。
金融行業的移動端活躍用戶數量在2023年4月突破了9億大關,其中支付結算類服務的用戶規模最大,達到8.79億。手機銀行的用戶規模也顯著增長,達到4.91億,顯示出金融領域數字化在過去幾年中的飛速發展。
中國的金融科技產業在全球范圍內具有顯著的影響力。金融科技的業務模式多樣,涵蓋了從傳統金融服務的數字化轉型到新興技術的應用。中國的金融科技行業目前處于一個發展的穩定階段,市場格局逐漸明朗,發展模式和路徑日益成熟。2018年至2022年10月間,全球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共申請了19萬項金融科技領域相關專利,其中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最多。
金融信息化產業的發展趨勢
金融行業正在逐步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和創新化。這些技術不僅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便捷性和安全性,還推動了金融業務的創新和拓展。
數據管理和安全保護成為金融信息化產業的核心關切。隨著金融業務的不斷增加,數據已經成為金融行業的重要資產。通過統一的數據存儲和管理系統,金融機構可以實現數據的共享和交流,推動金融信息化的整體發展。同時,加強數據安全保護,防止數據泄露和濫用,也是金融信息化產業的重要任務。
跨界融合與協同發展成為金融信息化產業的新趨勢。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金融與其他行業的融合日益加深。金融機構正在積極探索與電商、物流、制造業等行業的合作,共同打造跨界金融產品和服務。這種跨界融合不僅有助于金融機構拓展業務范圍,提升服務水平,還能推動相關行業的共同發展。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金融信息化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同時,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