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芯片行業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大,且增速顯著。這得益于生物芯片在醫藥、農業、環境、法醫等多個領域的廣泛應用。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物芯片的應用領域將進一步拓展,市場需求也將持續增長。
生物芯片,又稱蛋白芯片或基因芯片,它們起源于DNA雜交探針技術與半導體工業技術相結合的結晶。該技術系指將大量探針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與帶熒光標記的DNA或其他樣品分子(例如蛋白,因子或小分子)進行雜交,通過檢測每個探針分子的雜交信號強度進而獲取樣品分子的數量和序列信息。
生物芯片是根據生物分子間特異相互作用的原理,將生化分析過程集成于芯片表面,從而實現對DNA、RNA、多肽、蛋白質以及其他生物成分的高通量快速檢測。狹義的生物芯片概念是指通過不同方法將生物分子(寡核苷酸、cDNA、genomic DNA、多肽、抗體、抗原等)固著于硅片、玻璃片(珠)、塑料片(珠)、凝膠、尼龍膜等固相遞質上形成的生物分子點陣。因此生物芯片技術又稱微陳列技術,含有大量生物信息的固相基質稱為微陣列,又稱生物芯片。生物芯片在此類芯片的基礎上又發展出微流體芯片,亦稱微電子芯片,也就是縮微實驗室芯片。
進入21世紀,隨著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電子技術和生物技術相結合誕生了半導體芯片的兄弟——生物芯片,這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場深刻的革命。這場革命對于全世界的可持續發展都會起到不可估量的貢獻。隨著我國生物芯片科技的發展,其產業化水平快速提高,雖然仍有許多技術難題制約著生物芯片技術的快速發展,但隨著投入的加大和技術水平的提高,生物芯片產業也有望與“微電子芯片”并列成為21世紀最大的產業之一。
生物芯片技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其高通量、高密度、高速度的特性使得基因測序和分析變得更加高效和準確。同時,隨著芯片制造技術的改進和成本的降低,生物芯片的性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使其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生物芯片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
中國基因芯片下游醫療機構中以三級甲等醫院為主,二級和基層醫院受資金和技術限制,處于不可及狀態,根據數據顯示,中國三級甲等醫院數量逐年上漲,2021年中國三級甲等醫院數量為1651家,同比2020年增長71家。生物芯片行業的參與者包括新興的生物芯片企業、已存在的ICT企業和生物醫藥企業等。這些企業互相合作與競爭,共同推動生物芯片行業的進步。跨產業間的合作使得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同時也帶來了產業競爭的新格局。
根據數據顯示,全球基因芯片市場規模逐年上漲,從2014年的39億美元上漲到2021年的146.7億美元。同比2020年上漲11.98%。2020年中國民營診療人次為5.3億人次,同比下降7%;中國公立醫院診療人次為27.9億人次,同比下降14.7%。2020年中國相關生物芯片企業注冊數量為1029家,同比增長172.2%。其中2021年11月中國生物芯片企業注冊數量最多地區為廣東省1374家;其次生物芯片企業注冊數量地區為江蘇省519家。
隨著微電子技術、納米技術、生物信息學等領域的不斷進步,生物芯片將在設計、制造、功能和應用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例如,生物芯片可能會實現更高的集成度、更快的檢測速度、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廣泛的應用領域。生物芯片的應用領域將進一步拓寬,除了傳統的醫藥、農業和環境監測領域,還可能涉及食品安全、個性化醫療、生物安全等新興領域。尤其在精準醫療和個性化治療方面,生物芯片有望發揮更大作用,為疾病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隨著生物芯片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預計生物芯片市場的規模將持續增長。特別是在全球人口增長、健康意識提高以及生物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生物芯片行業的市場前景將更加廣闊。生物芯片技術的發展需要全球范圍內的合作與交流。未來,各國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將加強在生物芯片技術領域的合作,共同推動生物芯片行業的進步。這種國際合作與交流將有助于加速生物芯片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促進全球生物芯片市場的繁榮。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生物芯片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