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呼吸系統疾病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其中,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病人群廣泛,用藥周期長,經濟負擔重,以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為常見。
呼吸道疾病是臨床常見的疾病類型,可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累及鼻腔、咽喉部等,包括鼻炎、鼻竇炎、咽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多為喉以下的氣管、支氣管感染及肺部感染,包括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等。呼吸道疾病檢測是指通過對患者的呼吸道樣本進行檢測和分析,以確定是否存在呼吸道疾病的一種醫學檢測方法;其針對各種呼吸道疾病的預防、診斷和監測,通過提供一系列的檢測產品和服務,以幫助醫療機構和患者及時發現、診斷和治療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感染由病毒、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等不同的病原體引起,針對不同類型的病原體,用藥不同,診療方式各異。快速檢測技術雖存在一定的假陽性,但無需增加太多軟硬件的投入,即可滿足基層醫療機構、門急診的快速診斷需求,其縮短了患者等待時間,降低院內傳播的風險,有助于加強院感控制,合理的調配有限的醫療供給,緩解醫療資源的緊張。
中國是人口大國,呼吸道傳染病發病人數在中國常居高位,常見的呼吸道感染以流感等丙類傳染病為主。根據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2023年丙類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數達1,567.7萬人,同比增長268.0%,其中流感發病數達1,252.8萬人,同比增長407.7%。2023年呼吸道疾病高發,有流感、支原體肺炎等多病原體共同傳播的影響,且伴隨一定季節性,2023年呼吸道感染人數創十年最高。檢測是準確用藥的前提,呼吸道疾病的爆發將帶動檢測需求的大幅增長,為檢測試劑企業帶來大量訂單需求。
2023年呼吸道感染高發明顯,但排除2022-2023年的斷層提升,從更長的時間維度看2023年ILI的增長并沒有大幅偏離其原本的發展軌跡。經過對龍頭企業業績增長因素的拆解,我們判斷呼吸道病原體檢測滲透率的大幅提升是行業增長的首要因素,其背后是醫生群體臨床意識和開單習慣的根本改變、國家政策的明確支持、患者認知的普遍提升,均具備長期性,疊加同樣得到的延續的呼吸道感染高發態勢,我們認為呼吸道病原體檢測行業增長具備長期可持續性。
我們的報告《2023-2028年中國呼吸系統藥物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2021年全球呼吸系統和肺部疾病藥物市場規模為1,294億美元,2015年至2021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8%。預計2030年呼吸系統和肺疾病藥物的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837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0%。
從我國哮喘患者來看,約有76.8%的重度哮喘患者為嗜酸性粒細胞哮喘,這種炎癥效應細胞對哮喘患者的預后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同時,兒童相較于成人,體質更敏感,也更容易發生哮喘,而反復的呼吸道感染會引起哮喘的急性發作。
國內呼吸系統用藥市場主要由抗哮喘藥、祛痰藥、鎮咳藥、感冒藥、慢性阻塞性肺病用藥、呼吸興奮藥和其它呼吸類藥物構成。由于呼吸系統疾病多數患者無須住院,用藥結構上以日費用較低的口服制劑為主,因此中成藥已成為院外用藥的第一大領域。
首先,以各類流感為代表的呼吸道傳染病具有流行性,快速、易于普及的檢測手段有助于開展大面積診斷,提升檢測的滲透率;第二,部分呼吸道疾病病程短、發病急,因此呼吸道快速檢測在門急診應用中,尤其是對于兒童、老人、慢性病患者、孕婦、免疫缺陷人群等感染群體的及時救治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第三,在門急診應用中,呼吸道疾病具有傳染性,傳統實驗室檢測較長的檢測時間增加了門急診患者在醫療服務場所的等待時間,增加了呼吸道傳染病院內傳播的風險;第四,在住院患者應用中,快速呼吸道檢測能夠更早提供檢測結果,加快疾病診療效率,降低患者平均住院天數,有利于緩解醫療資源壓力,有利于醫保控費。
呼吸道病原體檢測市場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盡管以流感、新冠為代表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早已為民眾所熟知,各種治療藥物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長期以來,我國臨床上仍然依賴以血常規和炎癥標志物檢測為代表的常規手段對呼吸道疾病進行檢測,僅能鑒別是否存在細菌或病毒感染,對病原體并無特異性,因此無法做到具體病原體的精準檢測,導致臨床用藥多以經驗性為主。
想要了解更多呼吸系統藥物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呼吸系統藥物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