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數據,2023年全球錄制音樂市場規模達到286億美元,流媒體、實體音樂等音樂場景趨于多元化發展,且音樂衍生社交娛樂市場的規模也在快速增長。
近期,音樂生成模型Suno AI公布V3版本,支持生成2分鐘長度、廣播質量級別的音樂,包含從歌詞到人聲和配器的所有內容。憑借逼真的音樂質量火爆全球,網友紛紛曬出個人創作單曲,從職業歌手、樂評人到普通人,大家進行音樂創作的熱情被集體點燃。
對此,東吳證券發布研報稱,隨著海內外AI音樂大模型持續更新,國內已有如萬興科技等公司落地相關功能賦能創作者。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音樂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音樂行業涵蓋了音樂創作、制作、發行、演出等多個環節。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音樂行業也經歷了深刻的變革。一方面,數字化和音樂流媒體服務的崛起為音樂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通過在線平臺,音樂人可以更廣泛地傳播自己的作品,與粉絲互動,實現音樂作品的快速傳播和商業化。同時,音樂流媒體服務也為用戶提供了更加便捷、個性化的音樂體驗,滿足了不同聽眾的需求。
另一方面,音樂行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版權問題一直是行業內的熱點話題,如何保護音樂創作者的權益,防止侵權行為的發生,是行業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經過近20年的市場培育,當下,音樂流媒體平臺發展已日趨成熟,付費訂閱模式也已成為主要音樂消費模式之一。與此同時,音樂直播和音樂社交等新業態也逐漸發展壯大,數字音樂多業態的融合步伐加快,在數字文化各領域滲透不斷加深。
2022年,包括在線音樂、音樂短視頻、音樂直播、在線K歌業務在內的中國數字音樂市場總規模約為1554.9億元,較2021年同比增長16.8%。值得關注的是,由于直播與短視頻等社交屬性平臺的發展,構建起基于信任關系與情感紐帶的音樂消費場景,成為助推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
AI的風,還是刮到了音樂界。去年,AI“孫燕姿”幾乎承包了所有華語樂壇熱門歌曲的翻唱,層出不窮的AI歌手仍在不斷產出翻唱作品,風靡一時的AI翻唱余威仍在。現在,AI技術已經不滿足于施展在單純的翻唱領域,而是狂飆進化到了寫歌的層面。
在AI音樂生成模型Suno的V3版本中,輸入簡單的文字描述,例如對歌曲情感和主題的定位,再設置古典音樂、爵士樂、Hiphop、電子音樂等風格流派,填上歌詞內容,確定男女聲,靜待幾秒鐘,Suno就可以生成一首長達2分鐘的從歌詞到人聲和配器皆完整的音樂。
隨著創作門檻降低,文字、圖片、視頻的UGC(用戶生產內容)催生了一眾網文、社交、短視頻平臺等,但音樂作為情感傳達的方式之一,UGC內容尚處萌芽階段。在音樂下游行業,特別是配樂領域,AI具有更多的用武之地。不管是廣告配樂、游戲配樂、視頻配樂,還是影視劇配樂等,凡涉商用,都面臨版權的問題。
計算機音樂因專業門檻相對高、結構化數據獲取難度大,相比計算機視覺及自然語言處理發展較緩慢,隨著大模型引發AI浪潮、硬件及基礎設施快速升級,AI音樂迎來機遇。
國內數字音樂市場規模已超1500億元,多數音樂創作者為獨立年輕創作者,AI音頻模型將為之帶來創作便利和創收空間。未來隨著大模型技術和AI音視頻應用的持續突破,音樂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繁榮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音樂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