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刀魚的價格相較于清明前已經下降了約50%。清明前,最好的海刀魚價格高達每斤3000多元,而現在則降至每斤1500元至1700元。同時,最小號的海刀魚價格也下降了一半多,現在大概100多元一斤。
這種價格下滑的原因主要是與清明后的海刀魚口感存在差異有關。在行業內流傳著“明前刀魚細如棉,明后刀魚硬如鐵”的說法,意味著清明后的海刀魚口感不如清明前的細嫩,這可能是消費者購買意愿降低,導致價格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
此外,海刀魚價格的波動還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市場供需關系、捕撈量、季節變化等。因此,雖然目前海刀魚價格已經有所下降,但仍需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市場價格動態。
綜上所述,目前海刀魚的價格相較于清明前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滑,這主要是受到清明后海刀魚口感變化以及市場供需關系等因素的影響。對于消費者來說,這可能是一個購買海刀魚的好時機。然而,對于經營者來說,他們可能需要更加關注市場動態,以便及時調整經營策略。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海鮮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分析:
我國海鮮產業市場近年來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變,消費者對海鮮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推動了海鮮產業的快速增長。
首先,從市場規模來看,我國海鮮產業市場規模龐大,年消費量巨大。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追求和對海鮮產品的青睞,海鮮市場正迎來黃金期。預計未來幾年內,海鮮市場將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
其次,從產業鏈角度來看,海鮮產業涵蓋了捕撈、養殖、生產、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其中,養殖水產的規模逐年擴大,成為市場的重要供應來源。此外,隨著進口政策的放寬,進口海鮮水產品也在市場中占據一定份額。在加工方面,海鮮產品根據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分為鮮活海鮮、冷凍海鮮、干海鮮和深加工海鮮等,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再者,從市場競爭來看,海鮮市場競爭激烈,主要的競爭對手包括劃定地域的海鮮市場和大型連鎖超市。劃定地域的海鮮市場通常以提供新鮮海鮮為主打,具有本地優勢和渠道優勢;而大型連鎖超市則通過規模化經營和供應鏈優勢來競爭。為了應對市場競爭,一些企業注重提供高品質的海鮮水產品,與漁業養殖基地建立緊密合作關系,確保貨源的新鮮度和品質。
此外,從消費場景來看,海鮮產品不僅受到個人和家庭消費的喜愛,還成為海鮮餐飲店的重要食材來源。海鮮餐飲是海鮮消費最為主要的消費場景之一,市場規模龐大。隨著電商的發展,海鮮水產產品的線上銷售渠道也日益興起,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購買方式。
然而,我國海鮮產業在發展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如環境保護問題、質量安全問題等。為了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和確保食品安全,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海洋捕撈和養殖進行限制和監管。
綜上所述,我國海鮮產業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潛力。隨著消費者對海鮮產品需求的不斷增加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海鮮產業將迎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企業需要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加強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并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國擁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四大海區,魚類資源豐富,漁業穩定發展,這為速凍海鮮制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同時水產品加工主要集中于加工條件良好的沿海城市,如遼寧、山東、福建、廣東、海南等省區;目前國內水產加工品總量僅占水產品總產量的25%以上,遠低于發達國家,這說明水產加工品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目前我國速凍食品的市場規模達1235億元,其中速凍海鮮制品33.3%,產品市場占比小,未來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預計之后五年,年均增速5%以上。
中國海鮮餐飲區域市場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和東北地區。其中,華東地區占據了市場份額的45%,華南地區占24%,東北地區占9%。但受疫情影響,海鮮餐飲企業數量在近幾年呈現斷崖式下降,從17862家減少到了15097家,減少了2765家,降幅為15.48%。未來,隨著消費升級的不斷推進,智能化、數字化以及降本增效將成為海鮮餐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海鮮消費最大的國家,并且以每年6500萬噸的海鮮消耗量,占據全球海鮮消費量的45%。中國海產品進口額從2015年的80億美元上升到2021年的170億美元,超過了2020年日本的進口額,當前進口額為140億美元,這一增長是由蝦、魚粉、螃蟹和三文魚推動的,所有這些都呈現出兩位數的同比增長,合計占進口增長的94%。
從民眾基礎層面來講,國內目前的海鮮水產市場具有巨大的消費潛力,消費份額占比逐漸擴大。一線城市穩步增長,二、三線城市緊跟不斷擴張。海鮮行業分析指出,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與生活質量的提升,以往高檔的龍蝦、鮑魚、螃蟹逐漸走進平民百姓家,無論是從整體消費頻率還是消費人群基數來看,中國的海鮮水產市場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中國海鮮市場的需求潛力巨大,這主要得益于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對海鮮產品的需求和國內海鮮產業的不斷發展。
首先,從消費者需求角度來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海鮮已經成為許多消費者餐桌上的重要食材。特別是在沿海地區和一些內陸大城市,海鮮已經成為人們日常飲食的一部分。此外,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追求,海鮮因其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微量元素等營養特點,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其次,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中國的海鮮產業在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無論是捕撈業、養殖業還是加工業,都在技術和規模上取得了顯著的進步。這為海鮮市場的供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樣化、更高品質的海鮮產品。
再者,從政策環境來看,國家對于海洋漁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海洋漁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這不僅有助于提升海鮮產業的競爭力,也為海鮮市場的進一步擴大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線上銷售渠道的拓展也為海鮮市場的增長提供了新動力。隨著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海鮮產品通過線上渠道進入消費者的視野。這不僅拓寬了海鮮產品的銷售范圍,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多樣化的購買方式。
綜上所述,中國海鮮市場的需求潛力巨大,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增長和產業的持續發展,海鮮市場將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同時,線上銷售渠道的拓展和政策環境的優化也將為海鮮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國的海鮮消費正在迎來突破性增長,電商領域將獲得更多的機會,同時也將給養殖業帶來一些深刻的變化。中國海鮮消費量方面,中國也是一騎絕塵,遙遙領先其他國家。人口與中國相當的印度,每年的海鮮消費量只有中國的十三分之一。而人口約是中國四分之一的美國,海鮮消費量只有我們的九分之一。
預計到2026年我國人均水產品消費量將達到23千克,占總消費量的比重將達到36%左右,海鮮市場正在迎來黃金期。預計到 2030 年,千禧年后新生一代的消費習慣與中產階級的迅速崛起成為推動海鮮產品消費的中堅。未來10年,中國水產品供給與需求基本平衡,消費增速略快于生產增速,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人工成本剛性增長等因素趨動下,市場價格總體將呈穩中有漲態勢,價格年均漲幅在5%之內。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人民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改變,海鮮消費的增長勢頭迅猛,增長率在10%-30%之間。可以預見,目前我國海鮮行業正處于成長期,未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物流的發展,市場仍將持續保持增長。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海鮮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海鮮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