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工信部發布安全應急裝備標準化工作組籌建方案。方案提到,加強標準頂層設計,推動編制安全應急裝備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組織國內安全應急裝備產學研用各方開展標準需求研究,完善安全應急裝備標準體系,明確重點標準的編制計劃,推進我國安全應急產業標準化體系建設。
方案提出,聚焦具體業務場景需求,加快重點標準研制。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則,強化新一代技術融合賦能應用,加快開展智能監測預警裝備、智能化救援處置裝備等關鍵裝備標準的研制。
應急產業一般指為預防、處置突發事件提供產品和服務而形成的活動的集合。
按類別劃分,一是救援處置裝備與技術,二是監測預警診斷設備與技術,三是預防防護產品與技術,四是應急教育培訓咨詢服務等。
應急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應急產業具有多行業交叉和服務公共安全的屬性,是新興產業。發展應急產業,有利于國家的防災減災和公共安全,有利于基層的產業結構優化和社會和諧穩定,有利于企業的市場拓展和利潤增長,有利于公眾的安全和健康。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應急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2022年中國應急產業規模約為19822.5億元,同比增長11.12%,其中安防產業和消防產業規模分別為10112億元、5268億元,占比較高,網絡信息安全產業規模增長較快,2022年產業規模占比達到6.54%。
產業鏈上游,應急裝備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占成本的比例整體比較穩定,其中直接材料占成本的比重為86%,為成本最大組成部分;在下游領域,近年來交通運輸業、教育業、醫療衛生等市場發展推動了應急裝備市場需求的擴大。
據國家相關部委預測,應急產業市場年容量約5000億元,如果包括所帶動的相關產業鏈,市場年容量約萬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應急管理裝備技術支撐,優化整合各類科技資源,推進應急管理科技自主創新,依靠科技提高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
近年來,各級應急管理部門適應科技信息化發展大勢,不斷以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監測預警能力、輔助指揮決策能力和社會動員能力持續提升。
當前,我國已建成由2萬多個地震監測站點組成,覆蓋國家、省、市、縣的數字化、網絡化地震監測站網,地震監測儀器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創新可控。
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應急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今年1月,應急管理部“災害事故e鍵通”小程序正式上線運行。一旦發生災害事故,公眾可第一時間通過簡單的勾選、拍照、錄制視頻等方式完成現場信息采集,并將情況提供給應急管理部門。
通過“智能呼叫機器人”向災害區域內的災害信息員大規模自動電話呼叫,詢問并采集災情信息;利用災害事故“網羅天下”系統實時檢索和抓取互聯網中關于災害事故的圖文、視頻等;強化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支撐,形成以119為主、互聯網為輔、多部門聯動的統一接報警體系,提升應急接報警響應能力……近年來,應急管理部門積極探索利用多種技術手段,提升災害事故現場信息的采集、報送等能力。
報告對我國應急的行業現狀、市場各類經營指標的情況、重點企業狀況、區域市場發展情況等內容進行詳細的闡述和深入的分析,著重對應急業務的發展進行詳盡深入的分析,并根據應急行業的政策經濟發展環境對應急行業潛在的風險和防范建議進行分析。
想要了解更多應急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應急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