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近年來發展迅猛,受益于技術進步、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共同推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資源)一般指再生能源。能源可以進一步分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兩大類型。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水能、風能、生物質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溫差能、地熱能等。它們在自然界可以循環再生,不需要人力參與便會自動再生,是相對于會窮盡的非再生能源的一種能源。
在19世紀中葉煤炭發展之前,所有使用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除了核能、潮汐能、地熱能之外,人類活動的基本能源主要來自太陽光。像生物能和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主要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太陽能儲存起來。其它像風力,水力,海洋潮流等等,也都是由于太陽光加熱地球上的空氣和水的結果。
截至2021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0.63億千瓦,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44.66%。其中,水電裝機3.91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0.36億千瓦)、風電裝機3.28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3.06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3798萬千瓦,分別占中國總發電裝機容量的16.5%、13.8%、12.9%和1.6%。2021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34億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76.1%。其中:水電新增2349萬千瓦、風電新增4757萬千瓦、光伏發電新增5488萬千瓦、生物質發電新增808萬千瓦,分別占全國新增裝機的13.3%、27%、31.1%和4.6%。
近年來,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穩步增長,2021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2.48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2萬億千瓦時,7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9.8%。其中,水電13401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1%,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6.1%;風電65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5%,占全社會用電量的7.9%;光伏發電32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1%,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9%;生物質發電163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6%,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地熱能是存在于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淺層地熱能,以供暖為主。“十三五”時期,在蘇南地區城市群和重慶、上海、武漢等地,推進淺層地熱能重大項目。在青藏鐵路沿線、西藏、四川西部等高溫地熱資源分布地區,推進若干大型高溫地熱發電項目。在東部沿海及油田等中低溫熱資源富集地區,因地制宜發展中小型分布式中溫地熱發電項目。
我國的海洋能發展處于科研示范階段。“十三五”時期,在渤海海域建設海洋能創新、設計及服務產業示范區;在東海海域建設潮汐、潮流產業示范區;在南海海域促進海洋能開發、裝備制造及測試服務企業孵化,建設海洋能產業示范區;在沿海海島推進建設海島示范區,通過示范項目的發展,推進科研和技術的進步。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約13.84億千瓦,約占我國總裝機的49.6%,已經超過火電裝機。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統計,截至2023年8月,全國已有24個省份公布“十四五”期間新型儲能裝機目標,規劃中的新型儲能裝機合計超過67GW,是國家能源局提出的2025年達到30GW目標的兩倍以上。其中,多個省份頒布的政策中,明確要求電源側配儲的調峰時長超過4個小時。
隨著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長和能源結構的轉型,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將持續增加。特別是在電力、交通、建筑等領域,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將更加廣泛。電動汽車、智能電網、綠色建筑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將為可再生能源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預計未來幾年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擴大,可再生能源將逐漸取代傳統能源,成為全球能源結構的主導力量。
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非常樂觀。在政策、技術和市場需求的共同推動下,可再生能源將在全球能源結構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同時,行業內的企業需要不斷創新和突破,以應對市場挑戰并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政策層面,各國政府為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安全挑戰,紛紛出臺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這些政策包括補貼、稅收優惠、投資支持等,為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中國政府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目標,為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