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觀測迎來革新:中科院發布“星語3.0”大模型
在科技的浪潮中,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人工智能工作組于4月14日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發布了名為“星語3.0”的新一代天文大模型。這一模型的出現,不僅標志著大模型在科學領域的經典落地,更開啟了天文觀測領域大模型應用的先河。
“星語3.0”的推出,旨在解決長期困擾天文領域的難題。傳統的天文觀測高度依賴人工,效率低下,且難以實現對多個望遠鏡的同時控制。而“星語3.0”依托阿里云通義千問底模和百煉平臺,經過超30萬專家訂正數據的訓練,展現出了在天文物理等專業領域的卓越能力。
這一大模型的成功,得益于阿里云通義千問開源模型的強大支持。通義千問自2023年9月13日正式向公眾開放以來,已在多個領域展現出其卓越的AI能力。它不僅具有多輪對話、文案創作、邏輯推理、多模態理解、多語言支持等功能,還能與人類進行多輪的交互,融入多模態的知識理解,具備文案創作能力,能夠續寫小說,編寫郵件等。通義千問的這些特點,為“星語3.0”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星語3.0”已經成功接入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的望遠鏡陣列——Mini“司天”。這意味著大模型已經能夠在實際觀測中發揮作用,根據任務需求自主查詢星體坐標,控制望遠鏡進行觀測,并在單次曝光完成后,迅速回收并處理數據。基于這些數據,大模型能夠智能判斷目標源的觀測價值,并給出下一步的觀測建議。
展望未來,“星語3.0”還將接入國家天文臺的大型望遠鏡陣列“司天”。這一國家級重大天文基礎設施項目預計將在2030年擁有72架米級望遠鏡,每晚將產生約140TB的處理后數據,成為全球巡天效率最高的項目之一。星語大模型的接入,將極大地解放科研人員的雙手,使他們能夠更專注于研究工作,提高科研效率。
“星語3.0”的出現,不僅標志著大模型在天文觀測領域的首次應用,更預示著未來天文觀測將向著更加智能化、自主化的方向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天文觀測將為我們揭示更多宇宙的奧秘。
阿里云通義千問開源模型在助力大模型方面展現出了顯著的優勢和潛力。作為一款具有大規模參數和復雜計算結構的機器學習模型,通義千問通過其強大的預訓練語料庫和優化的預訓練語料分布,實現了出色的性能表現。
首先,通義千問通過超過2.4萬億tokens的數據進行預訓練,涵蓋了高質量的中、英、多語言、代碼、數學等數據,以及通用和專業領域的訓練語料。這種大規模、高質量的訓練數據使得通義千問能夠處理更加復雜的任務和數據,提升了模型的表達能力和預測性能。
其次,通義千問在多個中英文下游評測任務上,如常識推理、代碼、數學、翻譯等,均展現出顯著超越相近規模開源模型的效果。這種強大的性能使得通義千問能夠支持多種復雜的應用場景,如智能辦公、智能購物、智能居家等,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務。
此外,通義千問支持多種接入調用方式,可以方便地與其他系統進行集成和協作。阿里云計劃先將通義千問大模型接入其內部生態,全面升級各個業務,提升其智能化水平。然后,阿里云還計劃面向社會企業開放,幫助更多企業利用通義千問打造屬于自己的大模型,推動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綜上所述,阿里云通義千問開源模型通過其強大的預訓練語料庫、出色的性能表現以及靈活的接入方式,為助力大模型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不斷拓展,通義千問有望在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和發展。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行業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分析
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企業對AI的應用需求日益增長。AI開發的高門檻、應用場景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以及對場景標注數據的強烈依賴,成為了制約AI規模化落地的瓶頸。但在這個關鍵節點,預訓練大模型如同一股清泉,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與希望。
大模型作為政府和企業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工具,其在識別、理解、決策、生成等AI任務中展現出的泛化性、通用性和遷移性優勢,讓人眼前一亮。它不僅為AI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可能,更在解決復雜場景問題中發揮了巨大潛力。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達到2417億元,帶動產業規模更是高達9504億元。其中,AI基礎層市場規模為988億元,AI芯片市場規模達到455.3億元,AI技術開放平臺規模也達到了385.1億元。這些數據不僅彰顯了人工智能行業的蓬勃生機,更凸顯了大模型在推動行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數字經濟、元宇宙等概念的興起,人工智能正步入大規模落地應用的關鍵階段。盡管開發門檻高、應用場景復雜等問題仍然存在,但大模型以其卓越的泛化性、通用性和遷移性,為AI的大規模落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特別是在AI芯片領域,2022年的需求量高達96175.12萬顆,市場結構也逐漸細分為云端和終端兩大領域,各自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
在我國,人工智能大模型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正在不斷演變,形成了兩條明顯的發展路徑。一方面,通用類大模型正在積極拓展其應用領域,如文心一言、通義千問、紫東太初、星火認知等國內領先的通用化大模型,正在迅速發展,并努力打造跨行業的通用化人工智能能力平臺。這些大模型不僅在辦公、生活、娛樂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還正在加速向醫療、工業、教育等行業滲透,展現出強大的市場潛力。
另一方面,垂直領域專業類大模型也在不斷深化落地應用。針對生物制藥、遙感、氣象等垂直領域的專用大模型,正在發揮其領域縱深優勢,為特定業務場景提供高質量的專業化解決方案。這些大模型憑借其在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積累,正逐漸成為行業內的翹楚,引領著行業的發展方向。
在大模型生態方面,涉及到底層服務支持、算法平臺以及行業應用等多個環節。目前,市場上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實力的廠商和研究機構,如百度、阿里、商湯、華為等人工智能企業,以及智源研究院、中科院自動化所等研究機構。這些廠商和機構在各自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應用經驗,為大模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此外,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英偉達等芯片廠商也紛紛入局大模型行業,提供底層硬件支持,推動大模型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進步。這一趨勢將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促進大模型行業的快速發展。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行業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同時,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