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和清潔能源的需求增加,核能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形式,將受到更多國家和地區的青睞。特別是在一些能源需求大、環保壓力重的地區,核能的發展空間將更加廣闊。
核能一般是指原子能,即原子核發生變化時釋放的能量,如重核裂變和輕核聚變時所釋放的巨大能量。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線在醫療衛生、食品保鮮等方面的應用也是原子能應用的重要方面。核能(或稱原子能)是通過核反應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符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² ,其中E=能量,m=質量,c=光速。核能可通過三種核反應之一釋放:核裂變,較重的原子核分裂釋放結核能。核聚變,較輕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釋放結核能。核衰變,原子核自發衰變過程中釋放能量。
核能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項偉大發現,這離不開早期西方科學家的探索發現,他們為核能的發現和應用奠定了基礎。可一直追溯到19世紀末英國物理學家湯姆遜發現電子開始,人類逐漸揭開了原子核的神秘面紗。核能是人類最具希望的未來能源之一。人們開發核能的途徑有兩條:一是重元素的裂變,如鈾的裂變;二是輕元素的聚變,如氘、氚、鋰等。重元素的裂變技術,己得到實際性的應用;而輕元素聚變技術,也正在積極研究之中。可不論是重元素鈾,還是輕元素氘、氚,在海洋中都有相當巨大的儲藏量。
近年來全球核能發電量快速增長,2019年全球核能發電量達2796.6太瓦時,較2018年增加了100.02太瓦時,同比增長3.71%,2020年較2019年有所下滑,2020年全球核能發電量為2700.1太瓦時,較2019年減少了96.50太瓦時,同比減少3.45%。
我國核能行業在全球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具體來說,截至當前,我國在建核電機組數量達到26臺,總裝機容量為3030萬千瓦,繼續保持世界第一。這一數字不僅反映了我國核能行業的規模優勢,也顯示了我國在核能技術研發和應用方面的實力。國家能源局發布2022年1-6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上半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約24.4億千瓦,其中核電5553萬千瓦,約占2.3%,同比增長6.5%。作為清潔能源的核電,正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核能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從核電發電量來看,我國核電發電量持續增長,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這得益于我國在核電技術方面的不斷突破和創新,以及核電站在建設和運行方面的持續優化。同時,核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其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比也在逐步提高,對于推動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傳統的核電領域,我國還在積極推動核能在醫療、農業、工業、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應用。例如,核醫學技術在癌癥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輻照技術被用于食品保鮮和材料改性。這些多元化的應用不僅拓寬了核能行業的市場范圍,也提高了核能技術的綜合效益。
截至2022年4月,示范項目完成首個供暖季任務,持續安全穩定為近4000戶居民供熱100天,在供熱質量提升的同時,供熱價格較過去降低了約1/3。據測算,到“十四五”末,項目全部建成投運后,能夠滿足海鹽約400萬平方米供暖需求,相對于南方地區的電取暖方式,每年可節約電能消耗1.96億度。
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到2030年核動力至少占全部動力的25%。最大的增長可能達到100%。中國危機比任何國家都嚴重,到2020年70%到80%的石油要從國外進口,隨著時間的推移,對石油天然氣進口的依賴越來越大,而中國海軍的實力,不足以保證中國海上石油運輸的安全。而核能是解決能源危機的主要辦法。
隨著科技的進步,新型核反應堆技術、核廢料處理技術、核安全技術等將不斷涌現,提高核能發電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核能利用的成本和風險。這將為核能行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綜上所述,核能行業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廣闊,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核能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