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肉類主要指的是進口后在中國境內銷售、食用或加工復出口,可供人類食用的屠宰禽畜胴體及其分割產品、臟器、副產品及其熟制加工品。這些產品包括冰鮮肉類、冷凍肉類、腌制肉類、熏制肉類、熟制肉類制品以及肉類罐頭等。
進口肉類細分品類非常豐富,涵蓋了各種肉類及其副產品。例如,豬肉及豬副包括豬頭、豬肘、豬手、豬蹄、豬胴體、豬六分體、豬脂肪、豬背皮等;牛肉及牛副則包括牛前腱、牛后腱、牛腩、牛大米龍、牛小米龍、牛西冷、牛上腦等;雞肉及雞副有雞爪、雞腳、雞翅中、雞翅尖、雞三節翅等;羊肉及羊副則有帶骨羊腿、羊六分體、羊肋排、羊脊骨等。
在進口流程方面,進口肉類需要經過一系列操作和時間來完成。這包括與負責肉類進口業務的關聯方產生關聯交易,以及滿足海關的進口要求等。
在稅收政策方面,進口肉類需要繳納關稅、消費稅以及增值稅等稅種。具體的稅率會根據肉類種類、出口國別以及貿易協議等因素有所不同。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進口肉類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進口肉類行業的產業鏈供需布局
在上游供應環節,肉類主要來源于世界各地的養殖和屠宰場。這些供應商根據合同或市場需求,將肉類產品出口到中國市場。供應量的穩定性和品質是影響進口肉類行業的重要因素。上游供應商需要關注養殖環境、動物健康、食品安全以及國際貿易政策等方面,以確保肉類產品的質量和供應的持續性。
中游貿易環節是進口肉類行業的核心,包括進口商、分銷商和物流企業等。進口商需要與上游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簽訂進口合同,并承擔肉類的采購、運輸、清關等環節。他們還需要關注國內外市場需求、價格走勢以及競爭態勢,以制定合理的采購和銷售策略。分銷商則將進口肉類產品分銷給下游的零售商、餐飲企業等,以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在下游消費環節,進口肉類產品被廣泛應用于餐飲、零售和食品加工等領域。消費者對肉類產品的品質、口感和價格等方面有著不同的需求,因此下游企業需要提供多樣化的產品選擇和服務。同時,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進口肉類行業也需要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在供需布局方面,進口肉類行業需要根據市場需求和供應情況,合理安排進口量、品種和價格。同時,行業內的企業需要加強合作與溝通,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提高整個行業的競爭力。
肉類(包括雜碎)的進口量在2024年1-2月達到了110.1萬噸,同比下降了15.2%。同時,進口金額也呈現出下降趨勢,達到了3991百萬美元,同比下降了19.1%。這表明,與前期相比,進口肉類行業的規模在近期有所縮減。
具體到肉類種類, 2024年1-2月,中國豬肉進口金額達到了329.7百萬美元,同比下降了66.0%。這一變化主要受到國內生豬產能恢復、市場需求變化以及國際貿易形勢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此外,牛肉的進口情況則呈現出不同的趨勢。2023年,中國牛肉進口量達到了274萬噸,同比增長1.8%。進入2024年,這一趨勢似乎得到了延續,1-2月中國牛肉進口量同比增長了24.9%。
除了進口量和進口金額的變化,肉類進口的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從2023年1-4月的數據來看,牛肉在肉類進口結構中的占比最高,達到了32.1%,而豬肉和禽肉也占據了重要份額,分別為26.2%和18%。這顯示出消費者對于不同種類肉類的需求差異。
此外,國際市場的變化也對中國的肉類進口產生了影響。例如,全球肉類貿易的預計下降、國內肉類供應量的增加以及國內價格的下跌等因素,都可能導致中國在世界肉類貿易中的進口份額下降。
進口肉類行業的發展前景分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多樣化,對高品質、多樣化的肉類需求日益增長。特別是火鍋、燒烤等餐飲文化的流行,進一步擴大了牛羊肉等肉類的市場需求。這為進口肉類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國際貿易政策也對進口肉類行業產生重要影響。隨著全球貿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肉類產品的進出口壁壘逐漸降低,為進口肉類行業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同時,中國也在逐步開放肉類市場,允許更多的外國肉類產品進入中國市場,這有助于進一步推動進口肉類行業的發展。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進口肉類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同時,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