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年來紅棗產量受到種植面積縮減和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下滑,隨著市場需求的逐步恢復和種植技術的提升,預計紅棗產量將有望實現恢復性增長。
棗,別稱棗子,大棗、刺棗,貫棗。鼠李科棗屬植物,落葉小喬木,稀灌木,高達10余米,樹皮褐色或灰褐色,葉柄長1-6毫米,或在長枝上的可達1厘米,無毛或有疏微毛,托葉刺纖細,后期常脫落。花黃綠色,兩性,無毛,具短總花梗,單生或密集成腋生聚傘花序。核果矩圓形或是長卵圓形,長2-3.5厘米,直徑1.5-2厘米,成熟后由紅色變紅紫色,中果皮肉質、厚、味甜。種子扁橢圓形,長約1厘米,寬8毫米。
生長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區,丘陵或平原。廣為栽培。本種原產中國,亞洲、歐洲和美洲常有栽培。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P,除供鮮食外,常可以制成蜜棗、紅棗、熏棗、黑棗、酒棗、牙棗等蜜餞和果脯,還可以作棗泥、棗面、棗酒、棗醋等,為食品工業原料。紅棗原產中國,亞洲、歐洲和美洲常有栽培。中國分布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陜西、河南、甘肅、新疆、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生長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區、丘陵或平原。廣為栽培。
我國紅棗產量從1996以來持續增長,截止2020年達773.1萬噸,2021年國內整體紅棗產量將小幅度下降至752.3萬噸,主要受新疆主產區遭遇極端天氣導致較大幅度減產。2022年中國紅棗產量回升至760.3萬噸。從產量來看,近年來我國紅棗產量連年下滑,主要原因是疫情導致紅棗下游市場低迷,迫使棗農出現棄種改種現象,進而紅棗種植面積不斷縮減使其減產幅度明顯。不過,隨著低價陳貨庫存的逐步消耗,以及天氣良好的情況下,紅棗產量有望迎來恢復性增長。
紅棗上游行業為紅棗種植行業。山東、河北、山西、陜西、新疆、河南是我國棗主產區,對全國紅棗的貢獻率達90%以上。下游行業一般為紅棗加工企業,包括初級工和深加工企業。經過多年發展,紅棗干果等初級產品行業集中度開始變高。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紅棗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隨著人民生活品質提升,紅棗消費需求旺盛,借著互聯網的“東風”,棗類制品銷量迅猛增長,已成為農產品銷量單品排行的榜首,2022年我國紅棗需求量達到758.08萬噸。在消費升級和人們對自身健康日益重視和作為情感載體的禮品需求驅動下,我國紅棗市場持續攀升,由2015年的536.3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785.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5.6%。
我國的紅棗基本上以自產自銷為主,進口數量極少,出口量僅占國內產量的1%不到。因此基本上紅棗進出口數量對于國內紅棗市場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2022年中國紅棗出口量為2.22萬噸。
紅棗行業的發展也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推動。一些企業已經開始探索紅棗深加工領域,通過研發新的產品和技術,提高紅棗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例如,一些企業成功研發出紅棗果肉飲品,并推向國內市場,為紅棗行業開辟了新的發展道路。紅棗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如產區集中、品質參差不齊、市場競爭激烈等問題,需要行業內外共同努力解決。
2024年1-3月鄭州商品交易所干制紅棗期貨成交量為227.24萬手,相比2023年同期增長了44.52萬手,同比增長24.36%。2023年1-3月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干制紅棗成交量為182.72萬手,其中3月期貨干制紅棗成交量為65.63萬手。2024年1-3月鄭州商品交易所干制紅棗期貨成交金額為1491.93億元,相比2023年同期增長了551.43億元,同比增長58.63%。
2023年1-3月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干制紅棗成交金額為940.5億元,其中3月期貨干制紅棗成交金額為325.07億元。2024年1-3月鄭州商品交易所干制紅棗期貨成交均價為6.57萬元/手,相比2023年同期增長了1.42萬元/手。2023年1-3月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干制紅棗成交均價為5.15萬元/手,其中3月期貨干制紅棗成交均價為4.95萬元/手。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紅棗種植、加工、儲存等方面的技術將得到不斷提升和創新,為紅棗行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例如,通過智能灌溉、智能施肥等現代化農業技術的運用,可以提高紅棗種植的效率和產量;通過新型加工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可以開發出更多樣化、高附加值的紅棗產品。紅棗行業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前景是積極的。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紅棗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