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基建投資同比增長9.4%,根據我國多省市2023年經濟增速目標,基建作為擴內需、穩增長、穩經濟的重要抓手,有望持續體現高景氣態勢。根據數據顯示,全國100座大中城市成交工業用地占地面積同比增長17%,占全國土地成交總面積比例為61%,較2021年提高8.7個百分點,工業領域機遇持續釋放。
建筑工程保險是建筑行業的新興事物,保險依托“保、防、救、賠”一體化服務,委托風險管理機構,應用“人工巡查+技術監測”風險管理手段對房屋風險進行管理與轉移,做到實時跟蹤、實時監測、及時預警,從而增加保險服務能力和保障功能,實現快速救賠。這對維護市民利益、防范社會風險,提高城市房屋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構建工程質量安全治理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工程保險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工程保險是承保建筑安裝工程期間一切意外物質損失和對第三人經濟賠償責任的保險。包括建筑工程一切險與安裝工程一切險,屬綜合性保險。保險標的為工程項目主體、工程用的機械設備以及第三者責任,此外尚有些附帶項目。保險責任為工程期間因洪水、暴雨、地震等自然災害損失;火災;爆炸、飛行物體墜落等意外事故損失;盜竊、惡意行為等人為損失;原材料缺陷、工藝缺陷等工程事故損失以及對第三人的賠償責任。工程保險規定有免賠額與賠償限額。
2020年9月,住建部《關于落實建設單位工程質量首要責任通知》要求房地產企業未投保工程質量保險的,需在竣工驗收階段提供保修責任承接說明材料。2022年,廣東省住建廳發布《廣東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廣東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技術服務工作指引(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在全省范圍內,所有房屋市政工程必須嚴格依法投保安責險;新開工的房屋市政工程由施工總承包企業以項目為單位投保;2022年底前實現全省所有在建房屋市政工程安責險100%投保。
隨著國際建筑市場的長期演變和發展,它已經確立了一套相當成熟的項目發包和管理模式。在這一背景下,建設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表現出了強烈的保險保障意識。他們基于自身面臨的風險挑戰和相關法律規定,提出了明確的投保需求,對工程保險保障有著迫切的需求。
為了滿足這一需求,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積極響應,根據工程保險市場的實際需求,不斷研發和完善工程保險產品和服務。他們致力于提供更為全面、精細的保險解決方案,以應對工程項目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這種積極的創新和優化,無疑為國際工程保險市場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推動。
總體來看,國際建筑市場的成熟發展、建設活動主體的強烈保險保障意識,以及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的積極響應和創新,共同構成了推動國際工程保險市場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當前建筑質量出現問題或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社會各方特別是民眾都傾向找政府解決。事實上,保險作為一種市場化的風險管理機制和社會互助機制,已成為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在政府職能轉變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無論是建筑工程、能源項目,還是交通基礎設施,都需要工程保險來降低風險、保障投資安全。因此,工程保險行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廣州市簡易低風險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保險及服務規程》《廣州市住宅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質量風險管理服務規程》正式發布并實施。以住宅項目為例,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的保障范圍涵蓋影響結構安全的裂縫、變形、破損、斷裂等質量問題。對地基基礎、主體結構工程,保險責任期為10年;對地下、屋面、廁浴間防水滲漏等保溫和防水工程,保險責任期為5年;對建筑裝飾裝修工程、給排水工程、建筑電氣工程等,保險責任期為2年。
隨著我國從高速增長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已步入城鎮化發展中后期,行業進入了存量房時代。《“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中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新發展階段的開局起步期,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機遇期,也是加快建筑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期,未來我國通過推進城市更新,將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工程保險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