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船隊平均船齡再創新高,這意味著造船市場即將迎來一波訂單高峰。與此同時,這也將推動海運業脫碳再次提速。
船舶復合材料是由兩種或多種不同性質的材料組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具有各自優點。在船舶制造中,復合材料的應用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金屬材料,如鋼和鋁,從而顯著降低船舶的重量并提高燃油效率。這種轉變不僅有助于減少船舶的運營成本,而且對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環保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船用復合材料以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為主,按結構可分為層合板(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和夾層結構復合材料兩大類型。其中,增強材料、樹脂(即基體)和芯層材料是構成復合材料的重要部分。根據承載部位的不同,船用復合材料可分為主承力結構、次承力結構、非承力結構等。同時,它們還可以根據功能劃分為結構、阻尼、聲學、隱身和防護等五大系列材料。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船舶復合材料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隨著復合材料制造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成熟,造船業得以采用更先進、更環保的材料和工藝來制造船舶。這不僅提高了船舶的質量和性能,還降低了生產成本,推動了造船業的可持續發展。船舶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造船完工量423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8%;新接訂單量712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6.4%。2023年12月底,手持訂單量1393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2%。
2023年,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全球總量的50.2%、66.6%和55.0%,市場份額首次全部超過50%,較2022年同比分別增長2.9個百分點、11.4個百分點和6個百分點。
2023年我國高端裝備建造取得突破,船海產品全譜系發展。2023年11月,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命名交付,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商業首航,標志著我國已形成船海產品全譜系總裝建造能力。
近年來,先進復合材料和輕量化結構技術已發展成為減輕船體重量的關鍵技術。復合材料作為新型功能結構材料,具有重量輕、比強度和比剛度高、阻尼性能好、耐疲勞、耐蠕變性能、耐化學腐蝕、耐磨性能好、熱膨脹系數低、以及 X 射線透過性好等特點,備受造船界的重視,尤其是在制造高質量的船體結構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
碳纖維復合材料船舶相比于鋁制船減重30%以上,具有質輕高強等特點,相比傳統船舶,使用該型材料能為船東進一步節省燃油,提高航速,縮短通行時間,降低維護費用,具有顯著的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優勢。
3月12日,香港新渡輪500客位混合動力噴水推進碳纖維高速船“新明珠6”號吉水儀式在廣州南沙舉行。該船是目前亞太區域最為復雜的混動客船,集成了新材料、新能源、新混動型式,將為粵港澳大灣區水上交通發展提供綠色節能環保的示范應用。
該船上層建筑全部采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國重工子公司雙瑞控股雙瑞橡塑與七二五所第三研究室共同研發制造的高新材料船用國產碳纖維織物及配套樹脂,是國產碳纖維材料首次應用于國內客船,在國外材料供應“卡脖子”問題上取得關鍵突破及應用。
隨著全球貿易的不斷發展和海洋經濟的日益繁榮,船舶復合材料行業也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船舶復合材料行業也將更加注重環保。研發環保型復合材料,如使用可回收或生物降解的材料,減少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將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船舶復合材料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